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_免费下载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_免费下载

ID:37275852

大小:233.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20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_免费下载_第1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_免费下载_第2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_免费下载_第3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_免费下载_第4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_免费下载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_免费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样本XX煤矿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号:采XX号工作面名称:NA103编制人:施工负责人:总工程师:主管矿长:批准日期:年月日执行日期:年月日会审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总工程师:年月日生产:年月日通风:年月日机电:年月日计划:年月日煤质:年月日技术:年月日地测:年月日安全:年月日运输:年月日供应:年月日劳资:年月日一、存在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工作面名称NA103水平名称二水平采区名称一采区煤层名称310902地面标高+1734~+1743井下标

2、高+1525~+1577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NA1103工作面东西为未采动的NA1104及NA1102工作面,南为主、副、风三个井筒及设计停采线,北部为DF1正断层,断层保护煤柱20-120米。工作面整体呈北高南低,向东倾伏的单斜构造,局部小型褶曲发育,距地表140—135米。采动情况及影响范围NA1103工作面所对应的地表无建筑物,无塌陷区,回采过程不会产生地面沉降或松动,故对地面行人、放牧等无影响。地面相对位置NA103工作面地表位置位于工业广场东部,地表为戈壁荒漠区,地表标高在+1605.30~+1623.20m。回采

3、对地面设施的影响NA1103工作面所对应的地表无建筑物,无塌陷区,回采过程不会产生地面沉降或松动,故对地面行人、放牧等无影响。走向长(m)235倾向长(m)80面积(m2)18800第二节煤层煤层情况一览表表二煤层厚度(m)1.5~2.5沿工作面方向倾角20沿工作面走向倾角10煤层硬度系数3可采指数4.11变异系数1.5稳定程度较稳定视密度1.3煤层情况描述根据工作面沿煤回风巷,回风下山,溜子道,切眼上山揭露的煤层情况可知,本工作面煤层较稳定,煤层厚度在1.5~2.5m之间,平均煤厚2.0m,在断层附近煤层有压薄或增厚现象

4、。附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第三节煤层顶底板一、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岩石厚度及岩性特征煤层顶底板情况一览表表三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特性描述老顶中、粗粒砂岩细砂岩及约7m中粗粒砂岩及细砂岩及砂质泥岩直接顶粉砂岩约9.50m为砂质泥岩、粉砂岩、中细砂岩伪顶炭质泥岩约0.01m灰至灰黑色炭质泥岩直接底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菱铁质粉砂岩互层约1.5m直接底板为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菱铁质粉砂岩互层,厚度1.5m~3m,层位、厚度较稳定,抗压、抗剪强度低。二、底板比压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断层情况表表

5、四断层名称走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m)对生产的影响F01816040正断层2补掘F08216030正断层2补掘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NA1103工作面东西为未采动的NA1104及NA1102工作面,南为主、副、风三个井筒及设计停采线,北部为DF1正断层,断层保护煤柱20-120米。工作面整体呈北高南低,向东倾伏的单斜构造,局部小型褶曲发育,距地表140—135米。NA1103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但仍有部分地质因素对采区回采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给回采带来不便。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附图运输顺槽、轨道

6、顺槽、开切眼地质素描图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工作面水文情况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分析,回风顺槽、皮带顺槽在施工时无明显涌水,地表地势平坦,区内无常年地表径流。主要水文地质特征:1、充水含水层本区A1号煤层直接充水水源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裂隙承压含水层(H1),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含水层(H2),两含水层被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下部相对隔水层相隔(G2),但A1号煤层直接充水水源为含水层(H2),由于G2隔水层导水性差,H1与H2含水层不具水力联系。H1含水层岩性褐红色、杂色砂砾岩为主,其间夹有薄层状粉砂岩及泥岩,砾石成分主要为变质岩和花岗岩岩

7、屑,磨圆度较好,直径一般为1-5cm,钙质胶结,H1含水层平均厚度167.35米。H2含水层上部为一套粗粒相砂岩夹有薄层的砂砾岩,位于A1号煤层顶老顶段,H2含水层平均厚度15.12米。2、区内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及补、径、排矿区及工作面所处位置为四面环山的盆地地形,位于次一级山间盆地之中,盆地四周为石炭、二叠系地层,构成沉积盆地的基底,在盆地西南部发育有一系列呈线形分布的泉眼,其延伸方向即为盆地边缘断裂在地表的出露延伸,为地下水的流动提供了通道,地势南西高,北东低,地下水由南向北流动。其次盆地与周边山系为不同的水文地质体

8、系,主要赋存构造及风化裂隙水,其冰雪融水及山区大气降水是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二、涌水量(1)涌水水源前已述及本区主要充水含水层为A1煤层顶板一套粗粒相砂岩夹有薄层的砂砾岩,岩性呈褐红色、杂色的砂砾岩。该工作面为首采工作面,周围没有老空水,因此,本工作面主要的涌水水源为A1煤顶板砂岩水。(2)涌水量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