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阜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政治---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2018—2019学年高二第1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材料问答题,共52分。(3)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卷Ⅰ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是因为①文化是由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决定的②文化对政治与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③文
2、化可以影响人塑造人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一般说来,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体现着一个家庭的家教家风。你在学校的表现,你展示给别人的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可见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③文化是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3.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3、仪式。仪式结束后参观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国家领导人如此重视抗战历史资料,是因为这些资料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②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缅怀先烈提供重要的物质载体③可以教育民众铭记近代屈辱历史,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④可以更好地打造各地的文化形象与品牌D.①④A.①②B.②③C.③④高二政治试题第1页(共6页)4.自古至今我国人民的民族节日、风俗习惯喜欢用红色来衬托,桃红又见一年春,捎来的是姹紫嫣红喜庆和谐。逢年过节,挂红灯笼、贴红对联;结婚新娘,穿红衣服、蒙红盖头,喜悦的心情也就从这红色中散发了出来。这体现了A.大众文化在群
4、众文化生活中是主旋律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C.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传统文化相对稳定且富有民族特色-10-5.2017年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病逝,“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表达了台湾同胞心系大陆,渴望统一的情怀。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乡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积淀,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②乡愁体现中华文化的个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③乡愁是在寻找内心的一种归属感,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乡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B.①③C.②③D.③④
5、A.①②6.2016年冬天雾霾持续袭击部分城市,很多中小学被迫停课。在此背景下,网络授课蓬勃发展,一种称为慕课(MOOC)的网络开放课程,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关注。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②①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团圆的情怀,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在春节时回到家人身边。“一种叫做年
6、夜饭的东西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一起,表面上是一顿饭,但实际上则是根深蒂固的精神寄托。”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稳定性的特点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8.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1周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D.自强不息9.A.爱国主义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
7、互影响、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使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③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④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应做到不失本色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④10.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
8、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告诉我们,文化自信①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②是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内在要求③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④寓于中华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之中A.②③B.③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