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沱中学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试题

西沱中学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试题

ID:37266815

大小:34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0

西沱中学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试题_第1页
西沱中学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试题_第2页
西沱中学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试题_第3页
西沱中学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试题_第4页
西沱中学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沱中学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试题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2.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3.《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

2、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A.三公九卿制   B.法律制度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度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 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 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平衡南北政治势力     B.保证区域公正性C.笼络北方知识分子     D.维护国家稳定性5.“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

3、专威福。”该言论表明此人A.强调秦朝建立起君主专制     B.强调了相权对君权的危害C.否定了中央集权制度       D.以废丞相来强化君权6.“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7.《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A.宗法等级制   B.皇权专制    C.中央集权制D.分封制8.易中天在《

4、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秦朝开创的制度为后世沿用9.“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C.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5、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10.“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A.太学  B.书院   C.察举制D.科举制11.12顾炎武曾这样批评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他批评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  B.监察谏议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12.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

6、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13.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14.《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

7、道畅通的是实行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15.唐朝女皇武则天曾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为太子,遭到大臣狄仁杰和王方庆的反对,其理由是:“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武则天经过审慎思考后立李显为太子。这表明武则天A.沿袭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传统      B.重视家族血缘关系C.遵循了“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D.重视祭祀祖先观念16.“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

8、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17.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