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山至柳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鸡公山至柳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ID:37266774

大小:8.82 MB

页数:189页

时间:2019-05-20

鸡公山至柳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鸡公山至柳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鸡公山至柳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鸡公山至柳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鸡公山至柳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鸡公山至柳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前言一、项目的由来拟建鸡公山至柳城公路(以下简称“拟建公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境内,属于广西普通公路网规划“横5”贺州(鹰扬关)至百色(泮水)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规划横线柳城段也是纳入国道G323的调整路段,是柳城县“十二五”期间积极规划建设的公路。目前鸡公山至柳城公路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2m,设计速度60km/h,沥青碎石路面。公路等级较低,不符合构建柳城县城东区东西向交通要道的要求。拟建公路的建设能使区域高速公路网与一般干线公路及地方道路相结合,将大大提高交通通行能力,促进当地交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拟建公路起点桩号K0+000位于鸡公山附近旧路县道

2、X071与国道G209的交叉口处,沿旧路向西经雷碑、老村,下穿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雷碑分离式立交桥后,桩号K6+747终于枫木,与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在建)柳城互通A匝道、县城至三柳高速柳城互通出口公路(在建)、柳城公路大桥引道(工可)相交,形成十字平面交叉。公路全长6.747km,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24.5m。全线共设置2座小桥/44m,25道2涵洞,3处平面交叉工程。本工程共占用土地42.99hm,其中永久性占222地35.21hm(利用原公路用地16.34hm,新征用地18.87hm),临时性22占地7.78hm;共涉及拆迁房屋3322m/10户。二、

3、项目环评开展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该项目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受项目业主柳城县交通运输局的委托,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环评工作组成员对项目场址及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及污染源进行了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咨询相关部门及资料收集和分析,结合项目排污特征及周边环境敏感点、污染源分布及相关规划情况,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并委托广西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现场监测,获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在公众参与调查方面,在2013年8月

4、30日接受项目环评工作委托后的第2天即在公共网站及项目周边村屯公示栏上公示了该项目的基本信息,在2013年12月10日完成初稿得出项目初步环评结论后即在公共网站及及项目周边村屯公示栏公示了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总体评价结论等内容。在第二次公示后通过走访群众,发放调查表的方式直接收集公众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意见和建议。环评工作组依据现状数据和有关资料,结合项目特点,经过深入的调查、分析和预测,并在充分的公众参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导则、规范,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14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技术中心组织专家对本报告书

5、(送审稿)进行技术评估,我单位在送审稿的基础上,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本报告书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于2014年3月初完成了该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的工作(专家修改补充意见及修改内容见报告书修改清单)。三、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护措施本工程为公路改扩建项目,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为噪声污染,项目运营后,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大,交通噪声贡献值增大,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经预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噪声级最大增高量达13.6dB(A),本评价对声环境超标建筑采取换装铝合金窗、安装通风式隔声窗等措施,总降噪措施费用合计88.73万元。此外,本评价对生态环

6、境、地下水环境和地表水环境等保护要求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四、评价总结论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未涉及无法避让的重大环境问题,项目营运后社会及经济效益明显。在本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环保投资有效落实的情况下,项目的建设和营运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建设意义.................................

7、................11.2评价目的.....................................................11.3编制依据.....................................................11.4评价工作等级.................................................51.5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51.6评价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