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65872
大小:1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0
《机械工程领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了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营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
2、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二、研究方向1.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机械专家系统、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系统动力学、机械结构强度、有限元、样机的虚拟设计的研究。72.机械制造技术及自动化:研究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数控技术与数控系统、现代加工自动化理论和方法、加工自动化控制系统、加工自动化检测系统。3.设备管理及安全技术: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先进维修理论与技术、安全工程学的研究。4.工程测试与故障诊断:研究机电设备测试理论、测试方法与测试技术。重点研究测试信号的分析与处理。研
3、究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系统集成技术。5.大型工程机械化系统仿真:大型工程施工机械的选型、配套及施工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的研究。6.新型工程材料及其特种加工:新型工程材料的组织、性能、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新材料开发研制。7.金属零部件安全性、寿命及监督:金属零部件质量检测及监督、安全性及寿命评定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8.焊接技术及焊接结构:焊接技术及工艺的研究,焊接结构安全性及可靠性研究。9.电力设备管理:设备工程、设备状态监测与状态维修、设备可靠性、设备寿命管理。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管
4、理,一般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2.工程硕士的培养采取“双导师”7负责制,学校导师(第一导师)应具备我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并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难题的丰富经验。企业或工程单位的导师(第二导师)由企业或工程单位推荐一位具有工程实践经验、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3.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习期限为2至3年,最长不超过5年。4.为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学生所在单位应与学校协商统筹安排其工作,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的撰写。5.机械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扩大对新学科理论和知识的了解,以
5、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设置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由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其中学位课由公共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两部分组成。公共类课程为所有攻读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在规定的课程中根据学生工作需要及研究方向选定。选修课程可根据论文和课题研究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按附件《机械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选修。必修环节还包括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两部分,由研究生根据学校规定完成。2.学分要求7攻读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1)学位课程最低学分为20学分;(2)选修课程
6、最低学分为12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五、学位论文1.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结合科研项目或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但应注意课题的深度及广度,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2.研究生在进入论文前,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或研究工作计划,经过教研室专门小组及导师的审查通过后,才能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阶段。在论文研究及撰写阶段,必须受到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包括查阅搜集资料,数据处理分析,试验及计算机技能,科学分析综合以及撰写论文等系统的能力。3.论文形式:(1)工程设计;(2)研究论文4.评审与答辩(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
7、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7(3)学位论文应由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应由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均应是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技术专家。七、学位授予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