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56656
大小: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教案 访谈类阅读(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人物访谈文本阅读之概括题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访谈文体知识和考查要求2.掌握实用类人物访谈文本阅读和解题的方法和技能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7年考试说明作出了部分调整,实用类文本阅读有哪些变化呢?(点击幻灯片)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学生齐读)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
2、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学生齐读)师:通过对比我们有两个发现:新闻类阅读排列在传记前面,添加了“真实性和实用性”这个特征。针对这种变化,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对新闻类中的访谈阅读进行复习。阅读方法阅读访谈关键——迅速把握1、访谈的话题;2、理清访谈的线索;3、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师:解读文本的第一步是快速把握内容,访谈阅读实在提问者与受访者的问答之间推进的,我们可以从访谈问题切入,快速把握文意。请看【例一】访钢琴演奏家傅聪你很小就开始学习
3、钢琴了吗?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问题: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师:同学们肯定很奇怪,为什么老师只选了问题,没有回答。其实我们管窥问题便可见全篇。(教师评价: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6/6)(点击课件,学生回答)你们看我们仅通过问题就把可以把握文意了。(停顿)在我们整体把握
4、访谈内容后,接下来从设题角度了解考情。先请大家大声朗读《寂寞出学问》。【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12年高考广东卷)寂寞出学问——《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
5、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致敬,是非常必要的。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秦绍德: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6、。记者: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记者:也就是说,。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
7、的是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到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