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集ok

教学论文集ok

ID:37255934

大小:2.08 MB

页数:117页

时间:2019-05-20

教学论文集ok_第1页
教学论文集ok_第2页
教学论文集ok_第3页
教学论文集ok_第4页
教学论文集ok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集ok》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寻言语形式秘妙,提升随文练笔实效的研究》课题资料——导练手册116《探寻言语形式秘妙,提升随文练笔实效的研究》课题资料——导练手册1随文练笔巧设计笔随心动文飞扬/李凤菊8腹有诗书气自华文采飞扬抒华章/李凤菊15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李凤菊18加强课内外的链接,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谢秀开23默读,让学生留下语言!/周杏娟32让学生习作绽放个性之花/周杏娟37细读文本,适度超越-扎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周杏娟49挖掘教材习作资源,为学生习作寻找“下锅之米”/余斌52对习作讲评课的几点探索/

2、黄开葵55让习作充满生活的芳香/叶齐敬58巧设随文练笔,助写作一臂之力/胡亮萍63创设情境积累体验指导写话/杨琼65搭建平台步步写话/陈雅英66创新批改习作提高写作水平/李凤菊70观念先行策略相随——新课改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李凤菊75让写作快乐如风/李凤菊79探寻言语形式秘妙提升读写互动实效/李凤菊89关注言语形式,追求“言”“意”兼融 ——以《普罗米修斯》教学片段为例谈语言文字实践/韦幼愿95中年级随文练笔设计策略/李敏芝101空得精填出彩——浅谈低年级基于“言语形式”的随文练习/尹

3、艳佳10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关注阅读文本语言形式坚持随文练笔实践策略/陈秋法116《探寻言语形式秘妙,提升随文练笔实效的研究》课题资料——导练手册随文练笔巧设计笔随心动文飞扬——关于提高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实效的策略大朗镇中心小学李凤菊内容提要:笔者基于对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低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分析,发现导致随文练笔低效的主要原因有四个,然后我们课题组根据对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与实践得出经验,并总结出一些提高随文练笔实效的策略,即通过巧妙设计随文练笔,努力让学生在阅读教

4、学中笔随心动文采飞扬。关键词:阅读教学随文练笔提高策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注重读写结合。于是,“随文练笔”应运而生。它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时间“随文练笔”成为课改洪流中不变的“热点”。可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教师不分青红皂白的每堂课设计“随文练笔”,俨然成了课堂的一种形式、一种负担,这就有点变了“味”了。为什么

5、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把握不当练笔的时机、方法以及难易度,同时,教师设计时缺少系列、整体性的训练目标,对文本中可用作练笔的“点”找不准,设计出了一些“假、大、空”、“千篇一律”的练笔形式,致使训练低效甚至无效。那么,怎样才能找准文本的练点,抓住时机,巧妙设计形式多样的随文练笔,演绎心随笔动文飞扬的精彩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一探讨。一、巧抓116《探寻言语形式秘妙,提升随文练笔实效的研究》课题资料——导练手册练点,让随文练笔独具匠心这里的“练点”即是练笔点,指的是随文练笔的设计点

6、,也是学生的读写结合点。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慧眼,及时发现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那么,如何确定这个练笔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巧抓文本精彩点,在品读中练笔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

7、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如《火烧云》一文,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教学本文可引导学生先品读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而后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像飞翔的小鸟,一会儿像活泼的小猫,一会儿仿佛奔驰的骏马,一会儿仿佛威武的狮子。盛开的花朵、游动的小鱼、叫鸣的公鸡,这些形状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

8、见过的形状。”这样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2.留心文本“趣味点”,在情趣间练笔“趣味点”往往是课文最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正因为有了“趣味点”,才显得跌宕起伏,摇曳生辉。文本的“趣味点”,有童心之趣、巧合之趣、生活之趣、形象之趣……凡此种种,学生的心被作者的笔牵引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例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文中写了作者童年跟骆驼的趣事,尤以满怀童心描述的看骆驼咀嚼的趣事最为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