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54620
大小:215.25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5-10
《《系统综合评价》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系统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第一章系统评价概论第二章评价指标的预处理与权重确定方法第三章层次分析法第四章主成份分析法第五章数据包络分析法第六章模糊评价法第七章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第八章 结构方程模型教材与参考书目:1.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郭亚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叶义成 柯丽华 黄德育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3.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秦寿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杜栋,庞庆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2、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郭亚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考核方式与要求:本课程考查内容包括出勤、作业和考试。第一章系统评价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1.1评价与评价系统1.1.1评价评价是指按预定的目的,确定研究对象的属性(指标),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值或主观效用的行为。属性是关于目的的框架结构,是对研究对象本质特征的概括。指标是关于研究对象属性的测度,是对向属性的具体化。评价是对研究对象功能的一种量化描述,它既可利用时序统计数据去描述同一对象功能的历史演变,也可以利用统计数据去描述不同对象功能的差异。1.1.2评价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
3、准,可将评价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评价指标: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按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按评价对象所处阶段: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跟踪评价。按评价模式:传统评价模式和现代评价模式。(1)传统评价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不规范;评价方法基本以定性为主;主观性较大;手工计算为主,简单、方便。(2)现代评价模式:系统性强;定量方法为主;借助计算机技术;客观性较强;评价方法具有理论基础;但比较复杂。综合评价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类:分类——对所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进行分类,但不同于复合分组(重叠分组);比较、排序(直接对全部评价单位排序,或
4、在分类基础上对各小类按优劣排序);考察某一综合目标的整体实现程度(对某一事物作出整体评价)。如小康目标的实现程度、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当然必须有参考系。1.1.3评价系统评价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评价主体(评价者)、评价客体(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及算法、综合评价模型。除此,还要考虑评价环境。(1)评价主体。可以是某个人或某团体。评价目的的给定、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模型的选择、权重系数的确定都与评价者有关。(2)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对评价对象各特征大小进行度量的体系。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了特定评价客体数量规模与数量水平。一个“具体一
5、抽象一具体”的辩证逻辑思维过程,是人们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化、求精、完善、系统化的过程。因此,综合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的设计者不仅要对被评价领域的理论有较深的了解,而且要对评价领域的有关基础理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了解。(4)权重系数及算法。权重系数刻划了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大小。权重系数算法是用来确定评价指标之间重要度大小的方法。(5)综合评价模型是将多指标合成为整体性综合评价值的方法。(6)评价环境指评价系统以外且与评价联系较紧密的其他部分。评价系统从其本质来看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评价方法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1.1.4评价二
6、要素(1)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是指描述评价对象功能的量;是评价对象本质特性的具体表现。任何一个评价对象都是由若干不同的要素组成的,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和特性,因此描述的指标也很多,这就构成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2)评价方法从本质上讲,评价方法是一种为了方便人们进行不同对象之间比较,对对象的各种特性进行综合,用一个单一指标来反映总体情况的方法。也就是将多指标综合为单一指标的过程。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评价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是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因此反映评价对象特性的指标也必然呈现出相应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
7、时,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注意的是:由于评价是一种主观活动,人的主观意识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不同,也会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产生影响。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评价环境对评价活动也有较大的影响。如统计工作的好坏、政策等。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为了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进行指标体系设计时,有一些原则是必须遵守的。主要有:(1)整体性原则:系统观点;(2)简要性原则:简单、明了,层次及指标不宜太多;(3)导向性原则:体现政策导向;(4)可比性原则:相对指标、绝对指标相结合;(5)均匀性原则:对周期较长、时间滞后
8、的属性宜采用平均值;(6)可操作性原则:强调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易采集性;(7)适应性原则:与现状一致。2.2 指标筛选的方法(1)专家调研法。如德尔菲法。(2)最小均方差法。(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