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54412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0
《怀念母亲课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怀念母亲》课例设计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陈燕一、教学课例1、教材版本《怀念母亲》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二篇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2、目标生成(1)教材分析:基于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依据学段特点,本册教材接连安排了“体会自然之美好”“感受爱国之热忱”两个专题,学生在阅读中既能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依据单元组整体教学思想,本课在训练组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情感导向上,继第一篇精读课文《詹天佑》之后,再进一步感受中华儿女眷恋祖国
2、、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学生的爱国思想在《怀念母亲》的感动中不断推进,为下一篇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积淀报国情愫,更为完成本组的单元习作——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写一篇演讲稿积累了更真挚丰富的情感;读书策略方面,要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本学段的默读训练提出了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的要求。为此,两篇精读课例可由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逐渐向默读与朗读相结合过渡,落实“默读与理解、思考的训练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阅读要求。学生在默读中悟情传情,培养语感。有了《怀念母亲》对默读的指导训练,《彩色的翅膀》要实现“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进而自学文本就水到渠成了;语言文字方面对学生也是焕然一新
3、。本册教材体裁广泛,而《怀念母亲》一文更是特别。本文是季羡林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散文,入选教材之后,有多处改动。它没有以写事或写人为中心,而是在叙述文字中夹杂了相当比例的日记、文章片段,真实感人但头绪较多。通过潜心阅读,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文体形式。(2)学情分析:7学生通过近五年的语文学习,积累了若干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娴熟地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解读文本。本文的经营布局增加了跳跃性,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困难还在于学生自身阅历浅薄以及时空的阻隔,使得他们不能轻易地体会到生母弃养和漂泊异国的痛楚。所以,背景资料的适当补充,文章重点词句的充分品读,
4、对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邓嘉乐、原乙丰等同学平日读书广泛,对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多有涉猎,可以借助他们搜集的资料和积极的交流带动其他。张松凯和李秉正两名同学父母离异,平日缺少母爱,在体会作者对生母的怀念时要对他们的情绪变化多些关照,课后要及时与他们沟通。总之,教学要在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的培植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3)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十六年一直热衷于语文教学,坚持读书、勤于钻研使我具有较丰厚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思想。更庆幸的是,对于小学各学段都有过两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所以,关乎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特点和习性养成等都较为熟悉。因自己有过父亲因病去世的情感经历,所以当《
5、怀念母亲》走进视野时,不仅被季老发自肺腑的语言感染,而且对季老与生母的复杂情感形成强烈共鸣。亲情易诉,大爱难言。单凭文本我很难将作者深沉的恋国情怀读得通透,感悟真切。于是,我一边启动已有的阅读储备,一边浏览与文本相关的各类文章,实现与文本、作者的深层对话。授课前,心中已装满对季羡林先生的无比崇敬和对文本的无限喜爱,力求在品读感悟中与学生共同经历“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真情洗礼。基于教材和学科特点,结合本学段学生学习习性和已有素养储备,为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实现教学各要素间积极的思维碰撞,真诚的心灵沟通,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出现的生
6、字、新词和句式表达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作者对生母和故国的深切怀念,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教学流程第一环节:谈话引入,检查预习首先,教师用亲切的话语引导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母亲,学生交流、评价后揭题,板书课题。然后,联系课前预习和上学期学过的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加深对作者的认识。7最后,检查学生朗读课文以了解课前预习程度,在多次读文的基础上,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导语既是依课题而设计,将学生自然地带入
7、与母亲相关的文本,又是生活化主题的口语训练。学生在演说中展开与“母亲”的对话,在重温亲情中为学习本课做好情感铺垫。强调“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中西贯通”的思想是想引起学生对作者的特别关注,为学生能与大师日后进行心灵、智慧的对接埋下伏笔。第二环节:品读词句,体会情感首先,教师提出“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呢?”这一大问题贯穿全课。然后,与学生共同默读静思,进行批注式阅读,展开学生与文本、作者间的深层对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