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ID:37253465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0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第1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第2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第3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第4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对于数学学科尤其重要。不明概念,无法学习数学。何为“概念”?概念又称“涵义”,它是人类思维的“细胞”,各种能力都是以概念为基础。何谓“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客观实际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本属性在大脑中的反应。只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将它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时运用自如。学习数学,如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概念基础之上。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抽象思维形成的阶段上,要使他们全面、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就应该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教育应该走进小学生思维空间,用适合小学生本身的语言把概念

2、重新展现在他们面前。在教学实践中,我在吸收同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下列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结合生活,从实际中进行概念引入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小学生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从瓣手指到简单的运用计算机,都是在生活中不断总结而学习获得的。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化小学生的概念基础,就必须熟悉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如在学习比较数值大小时,“2”和“3”的大小,可以把“2颗糖”和“3颗糖”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选择,当学生选择3颗糖时,可以问为什么会选择“3”,这样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比较大小的概念。

3、其次,还可利用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比较熟悉的一些知识,概括出新的概念。例如:在引入平行四边形概念时,先出示两组不同长度的四根小木棒,教师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后,然后把这四根小棒钉成一个长方形。又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然后,教师又进行演示,把它向其中一边拉斜,让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后的形状,引导学生说说这时的长方形变形后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可以说出:两组对边的木条长度相等,但四个角又不是直角, 因此这样就在小学生思维中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又如素数、合数的概念是通过它们有多少个因数来划分的。教学时,可以先从复习因数的概念入手,然后让学生找出1、5、8

4、、13、15各数中的因数,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行分类。通过分析,就能得出三类:  第一类5的因数有:1,5;13的因数有:1,13。  只有因数1和它本身,5和13是素数。  第二类8的因数有:1,2,4,8;15的因数有:1,3,5,15。  除了因数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的因数,8和15是合数。  第三类1的因数有:1。  只有因数1本身,所以说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这样,就把自然数清楚地分为三类,并建立了素数、合数的概念。二、利用直观教学法,补充并深化数学概念由于小学生认识程度的限制,在教材中大部分概念没有下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

5、概念对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又是非常重要的。在概念教学难以入手时,不妨尝试利用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小学生认识“米”的概念时,首先通过观察米尺初步直观认识1米有多长,接着将米尺与铅笔、身高、课桌面的长进行比较,进一步直观认识1米的大约长度,然后让学生与同桌合作,用米尺量教室的长,这既是对米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又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次锻炼。对于太难理解的概念就可以暂时不给定义或者采用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

6、。从模糊到逐渐分明,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在教学中,更要加强演示,操作。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来让学生体会这些概念,理解概念和掌握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长方体实物,又拿出一个长方体纸合,先让学生观察它的构造。然后把纸盒沿着棱剪开,教师接着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可以在展开前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它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

7、等的?引导学生把这些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终合,概括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这样学生就能抓住长方体本质特征,形成概念。这样教师借助于直观教学,运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逐步抽象,环环紧扣,层次清楚,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建立表象,从而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三、化抽象为具体,强化数学概念在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贯。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的同时,一般让学生先解答这样的习题:一种铅笔,

8、每盒10支,每支0.5元,买3盒铅笔需要多少元?学生在解答中发现,这样的题可有两种方法解答。一种是先求出每盒的总价,再求出3盒的总价。那列式为:(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