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48054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0
《孔乙己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乙己》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孔乙己》是第六册第三单元(文学作品的欣赏)小说阅读训练课文,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形象。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来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这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又一篇讨伐封建教育、封建制度的战斗檄文。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2、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此,对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了解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以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第二,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人手,初步学会赏析小说的基本方法。感受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以及封建教育的忧愤之情。教学重点为:小说如何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孔乙己人物形象的特殊意义。教学难点为:把握孔乙己的性格,理解作者对他的态度。二、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的依据及运用的手段。教与学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
3、说,就是一个设疑与解疑的过程。教师要教好学生,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启发提问。在教学中选择切入点,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看似无疑处挖掘出疑问,在浅露的疑问处开掘出深层次问题,可以说是抓住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运用启发式提问法,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选例子:选择最有价值的例段、例句、例词。指路子: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总结规律,形成方法,训练思路。做样子:教师示范,运用规律,拓展迁移。给场子:语文教材分析中很少有适用规律运用的练习题,这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提供给学生以练习、实践的机会,达到知识的迁移。奖苗子:对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4、,激发更多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2.学法的依据及指导的设想。就“教”的方面来说,更强调师生互动式和实践活动式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学的方面来说,更强调通过体验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来弥补被动接受学习的不足。可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议,随意地写,人情地演,出色地评。充分地读:除熟读所教课文外,课前可重温《故乡》片断,帮助了解鲁迅塑造人物形象目的、方法、态度的一贯性。再读《范进中举》,从课外比较阅读中了解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其悲剧的必然性。大胆地想:续想孔乙己之死的悲惨情形。好奇地问:问孔乙己性格及形成的原因,问孔
5、乙已遭嘲笑及最后致死的罪魁祸首,问塑造人物的目的及所持态度。自由地议:面对质疑,要积极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大胆提出异议,求得共识。三、说教学程序1.导人新课。揭示课题,了解背景――为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提供基本条件。2.讨论研究。(1)分析人物形象。“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使哪些人快活?(酒客、掌柜、孩子、“我”)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令人快活?(语言、行为、外貌、遭遇)从语言、行为、外貌、遭遇方面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的性格?孔乙己遭人嘲笑的根源是什么?(2)探究悲剧根源。“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怎样理解?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从文中找理由)谁
6、是杀害孔乙己的罪魁祸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突破重难点,化繁为简。(3)要求归纳赏析方法。3.板书设计。以求实求精的原则设计板书,求实,不脱离教材和教学实际,省时、省力,便于教师讲解;求精,线索力求简单、词语精炼,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孔乙己【教学目标】知识点:进一步了解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力点: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教育点:感受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感受作者对封建文化教育的忧愤之情。教学重点:了解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7、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教法:指导朗读、讨论。学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外貌描写对刻划人物形象的作用。2、从孔乙己的命运出发,分析造成这一悲剧人物的社会根源。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写的小说《孔乙己》,在讲这篇课文以前,请学生介绍一下鲁迅。2.介绍文章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1918年的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是社会教育
8、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