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44777
大小:93.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20
《个人总结选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高中课改培训个人总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11年高中课程改革化学科远程视频培训总结 四川省广汉中学 尹贤述 2011年7月6日上午,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远程视频培训(高一化学岗前培训)终于落下帷幕。短短的三天半的培训,紧张、充实,感慨良多。课程选题匠心独运,程序组织严谨有序,专家讲授精当精辟,作为一个即将亲历新课程教学改革一线的教师,为能参加这次高效、高营养的充电感到由衷的高兴。可以这样说,本次培训,使我经历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洗礼,原来潜意识里的疑虑、不解、甚至抵触,在短短地几天里,已经烟消云散。从广汉中学培训点听课
2、教师的状况看,可以明显感觉出,所有教师情绪高昂。相信,一定会有不少人从随波逐流者,转变为这次教育改革的弄潮儿。卓有实效的岗前培训,已经使教师的心态,由被动的“应付”,自觉地演化为发自内心的“应该”!【感悟一】:对高中化学课程学科体系变革的理解 我1984年从四川师范大学(原四川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传统的学科体系印迹已经深深地烙上了脑际。也许应该说,正是得益于这种传统的学科体系烙印,自己才取得了一些成就。20多年过去了,对自己曾经熟悉、倍感亲切的教学体系,要面临一番新的改造,心理的落差常人难以理解。也正是基于这种心态,我才对这次培训,充
3、满了前所未有的的期待,一边学习,一边反思,我感到心里豁然开朗。 (1)课程定位:在“双层次”培养目标下的新的化学学科体系高中化学新课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解决“不同的人学不同的化学”问题。基于这个目标,《化学1》、《化学2》更多地立足于“公民的化学”而不是“精英的化学”。公民的化学,理所当然地应该贴近生话、贴近社会。因此,高一化学的教学,必然应该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2)学科特色:“两个融合”贯穿了教材始终新课程化学教学体系,始终围绕着“两个融合”而构建,即学科逻辑与学生学习逻辑的融合、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融合。从这样的视角来解读化学新课程,将会使
4、教学教学走上坦途。可以这么认为,“以学定教”、“学以致用”正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3)“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构架根据“不同的人学不同的化学”的培养目标理念,新教材采用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构架,义务教育段、高中必修段、高中选修段三阶段的化学课程体系特色鲜明,各有所重。 ●对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编写建议: ①虽然新课程编排更加突出学生的“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阶梯型,但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对原有体系的继承、发展还有可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忽视了高中教师潜意识里的“时间”意识,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因素等,不少内容再度学习时让人
5、有必须“再起炉灶”的感觉。因此,对教材内容的选编,有的可以适当“下放”,有的还得“割爱”。如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下放过多的大学教材内容没有必要,宜于控制在原来化学乙种本范围。学生仅仅从术语上知道“熵”、“焓”并无多大实际价值,而让学生领悟并建立“平衡观”则可使他们受用终身。 ②对学生能力定位有“想当然”的嫌疑,如《化学1》第一章“粗盐的提纯”实验显得能力要求过高了点。从“公民的化学”这一立意出发,起始教材还是应保留原有的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操作规范教育、基本实验要领培养内容。【感悟二】:关于“课时紧”的思考 从一年来各校实施新课程改革情况看,课时紧已成为
6、一个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不外是“不熟悉”、“不放心”造成,要解决或减缓这个压力,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研究教材体系,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定好位,确定拓展的深广度,克服“一竿子插到底”的心态。 (2)研究课改省分的高考试题,把握准主要化学知识、化学原理、化学基本技能进行“开发”价值,从考什么、怎么考、考多深的角度去思考。 (3)将“以学定教”的理念落实到平时的教学行为中,通过“过程与方法”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4)推行“学案进课堂”,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在学习中“悟”方法,逐
7、步形成科学的学科思维。【结语】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精彩迭出,让人享受了一顿梦寐以求的精神大餐,教材编写者对编写意图的诠释、课改一线实践者的成果分享、课堂教学实录及专家高屋建瓴的点评,使人实实在在领略了“山外青山”之壮美,也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所存在的差距,而这种差距,需要我们每位参培教师通过不懈地努力去拉近。也许,这次培训,正是推动我们继续前行的催化剂!相信,精彩不会由先行者独占,未来的课改天地将会更加精彩。2011年高中课程改革化学科远程视频培训总结金雁中学张婧 通过这几天的观看视频、学习课程文本、完成作业、分组研讨、答疑交流等一系列研修方式,我对新课
8、改下的体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新课标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