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改革之浅析

历史教学改革之浅析

ID:37244735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上传者:U-2437
历史教学改革之浅析_第1页
历史教学改革之浅析_第2页
历史教学改革之浅析_第3页
历史教学改革之浅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改革之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十一届芜湖市教育论文评选历史教学改革之浅析作  者: 翟笃成            字  数: 3500字            职  称: 中学二级            单  位: 芜湖县红杨中学            时  间: 二005年5月3 历史教学改革之浅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列宁曾经说过“历史之于民族,正如记忆之于个人。一个人如果丧失记忆,那他就成了白痴;一个民族如果不讲历史,那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不必从其它方面论述,从伟人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历史教育是何等之重要。但历史在初中教学中仍然是非常薄弱的一门学科,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①历史具有过去性,历史知识不能重视,学生无法亲眼看到真实历史,无法亲临其境,教学内容②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仍然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呆板。③功利主义教育的影响。④升学考试分值低,开卷考试以及其它学科学习任务重等等。面对“历史教育危机”,作为历史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感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心理学中属于非智力因素,其概念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地关注,大胆地探索,乐意地去从事与此事有关的活动,他会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反之,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缺乏兴趣,他会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就不愿意学,若强迫学习,就会导致厌学,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必有恶果。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学习、厌学、不学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下面我来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一、营造良好的教学课堂气氛,转变教师职能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讲”成了老师的专利,老师的独角戏,而不给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看法的机会,只有听的份。可谓言者谆谆,听者昏昏。这种教学模式其实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传授知识、接受知识、复制知识的机械行为。这样,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我们必须切实改变历史课堂教学上师生关系的现状。把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变成师生互教互学、良性互动的平等关系,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以一种民主、宽容的心态善待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知识、经验、能力、阅历上的优势,不当教材的传声筒,不盲目迷信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毫不掩饰地讲出自己对一些历史问题的认识(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教师起了带头表率作用,学生就敢大胆地提出自己想提出的历史问题,就有机会说自己对某一历史问题的看法、见解。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师生之间就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历史课堂变成了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前面已提到,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当然,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改变以往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传道、授业、疑惑”的角色,教师的身份由原来的“讲授者”转化为“指导者”,职能由“教学”转变为“导学”。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和查阅资料,认真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答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尤其是具有创见性的观点要加以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3 我们上人教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时,讲到“戊戌六君子”事件时,学生对于谭嗣同能逃走而没有走这一问题表示不解,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给二则材料。(1)谭嗣同的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谭嗣同的两句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土。”再向学生提问:“对谭嗣同能逃走而没走怎么看待?假如你是当年的谭嗣同应当怎样选择?”把问题和材料带回家,鼓励学生再找些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利用一节课时间展开讨论。经过热烈讨论,形成三种观点:(1)谭嗣同为了挽救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是舍生取义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他认为国家不昌盛的原因是没有人为国家民族的改革流血牺牲。为了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唤醒更多中国人的觉醒,这并不是他不珍惜生命,而是赋予生命新的内容。(2)谭嗣同在当时情况下能逃走而未走,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理由:A他完全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为以后的变法改革作贡献,白白送死未免有点可惜,甚至有点蠢。B他留下来是为了“酬圣主”,而不是为了国家民族。(3)谭嗣同的精神可嘉,但做法不可取。对于学生的精彩言论表示肯定态度,同时,在理论上给予指导,如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同时对学生错误的看法,要及时纠正、指导。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以“导学”的身份出现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气氛下,肯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二、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成为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教学工具,结合投影仪和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可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Internet互联网是一个突破时空限制的巨大的信息库,利用它的电子邮件、搜索引擎、BBS论坛等工具,使师生快捷便利地查到所需的资料,这样,使学生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历史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解决疑问提供便利的渠道。三、鼓励学生接受课外历史教育,将其融入课内历史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快速发展,学生不仅从课堂上接受历史教育,而且可以通过课外书籍、历史小说、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接受历史教育,课外历史教育丰富、具体、细致等特点,但也有缺点、比较散乱、不够准确,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看了有的课外历史教育材料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有的课外历史材料为了自己的利益,主观篡改历史,给学生带来许多错误的片面的历史知识,我们应当把课外历史教育和课内历史教育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我们首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课外历史教育,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然后用课内历史知识观点来统领课外历史教育,使课内历史知识变得丰满,使课外历史知识系统严密。同时,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课外历史知识,针对学生错误的课外历史知识,要及时纠正、引导,以免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样,有效地利用课外历史教育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四、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教育的政治意识和世界意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3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世界化趋势日趋加强,现代的中学生对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特别关注。历史是现实的留影,现实是历史的折射,历史与现实是相通的、延续的。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只有通过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才能真正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和把握未来。例如,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问题,就必须从历史根源上证实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世界史中认识国际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这一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日本侵华史。中国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奥运会历史,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2008年能成功申办奥运会,而过去的中国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等等,利用学生的政治意识和世界意识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公民教育。五、开展机动灵活的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教学形式,可以扩充和加深学生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课外活动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有关历史内容的展览会、历史遗址、名胜古迹、举行历史专题报告会、组织观看历史性的电影、戏剧,编辑历史墙报,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利用“五四”、“七一”、“八一”、“九一八”、“七七”、“一二、九”、“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纪念日,举行介绍历史事件,宣传历史人物的专题历史晚会等等。以上几点是我对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不是很成熟,可能对有些问题看法不够准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加深自己的认识。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