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和基因定位

辣椒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和基因定位

ID:37235232

大小:2.34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辣椒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和基因定位_第1页
辣椒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和基因定位_第2页
辣椒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和基因定位_第3页
辣椒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和基因定位_第4页
辣椒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和基因定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辣椒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和基因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12):19-24中国蔬菜CHINAVEGETABLES研究论文辣椒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和基因定位*刘晓丹 严景日 王平勇 张建盈 沈火林(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设施蔬菜生长发育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摘 要:植株表面茸毛常与抗虫、耐干旱、耐盐、抗病及防御紫外线辐射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抗性育种中有着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本试验以多茸毛辣椒材料1789M和无茸毛辣椒材料1788W及其F1、F2群体为试材,观察辣椒体表茸毛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特点,研究辣椒茸毛性状的

2、遗传规律,并结合群体分离分析法(BSA)对辣椒茸毛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辣椒植株茸毛是由部分表皮细胞向上突起形成,以直立不分杈的单茸毛为主,并且植株不同部位的茸毛密度不同,一般为幼茎>成熟茎>叶片背面>叶片正面;辣椒茸毛性状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位在辣椒10号染色体上,位于SSR标记ssr10-19和ssr10-21之间,且两标记与该茸毛基因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5.3cM和13.3cM。关键词:辣椒;茸毛;遗传;基因定位茸毛是很多植物器官表面的毛状体,植物表面毒能力(尚宏芹,2004b)

3、,所以在辣椒抗性育种中茸毛状物常与抗虫、耐干旱、耐盐、抗病及防御紫茸毛有着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外线辐射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棉花茎和叶片刘金兵等(1998)研究表明,辣椒多茸毛对多茸毛性状对棉蚜及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强的无毛茸为显性遗传。杜锋(2004)研究发现辣椒茸抗性,能有效减轻害虫危害(郭香墨等,1994)。毛性状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且具有不完全显性特多茸毛番茄对蚜虫、烟粉虱、飞虱和美洲斑潜蝇征,并筛选出了1个与茸毛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等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郑贵彬和郁和平,1986;S151

4、3,遗传距离为3.98cM。Kim等(2010)通过Kennedy,2003;王志民等,2006;高建昌等,BAC文库克隆找到1个控制辣椒茸毛的位点Ptl1,2007),可以显著减少病毒病的发生,而且具有较将其定位于10号染色体,开发了2个分子标记Tco好的耐涝性和耐高温能力(郑积荣等,2010)。多和Tsca,离位点Ptl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3cM和毛番茄的腺毛还可以分泌甲基酮类物质、倍半萜0.75cM。烯类物质以及酰基糖类物质(Burkeetal.,1987),本试验利用多茸毛和

5、无茸毛材料及其F2群这些次生代谢物是主要的抗虫性分泌物(Dimock&体,研究辣椒茸毛的形态特征和遗传规律;并利用Kennedy,1983;Linetal.,1987;Carteretal.,群体分离分析法(BSA)对F2群体进行基因分型,1989;Kenndy,2003)。辣椒主茎和叶片表面茸毛期望获得与辣椒茸毛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实状物的分布被认为与烟粉虱、疫病抗性有关(Egea-现对茸毛性状的基因定位,为进一步克隆辣椒茸毛Gilabertetal.,2008;Syarifin

6、etal.,2011),辣椒表基因并应用于辣椒抗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皮茸毛可以通过减轻蚜虫的危害来提高辣椒的抗病1 材料与方法刘晓丹,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E-mail:1.1 试验材料lxd123@cau.edu.cn供试辣椒无茸毛材料为编号1788W的高*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沈火林,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代自交系,表现为茎、叶光滑无茸毛;多茸毛方向: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E-mail:SHL1606@cau.edu.cn材料为编号

7、1789M的高代自交系,表现为茎、收稿日期:2015-03-25;接受日期:2015-06-03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果类蔬菜创新团队项目,叶多茸毛;1788W和1789M正反交产生F1,F1“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2B02)(1788W×1789M)自交产生F2群体;所有材料均—19—《中国蔬菜》学术论文下载www.cnveg.org研究论文中国蔬菜CHINAVEGETABLES由中国农业大学辣椒课题组提供。72℃延伸10min;4℃保存。采用8.0

8、%非变性聚试验材料均于2014年8月1日播种,其中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分离和检测(郑1788W、1789M各50株,正反交F180株,F2480钊,2009)。株,9月3日定植于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温室内。1.3.3 连锁分析方法 对所有群体田间调查结果的1.2 辣椒茸毛性状观察与遗传分析分离比进行卡方测验,并对所有分子标记在群体上定植30d后,开始对1788W、1789M、F1及的分离模式进行卡方检测。共显性标记数据记录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