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发生规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粘虫发生规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ID:37232826

大小:4.34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5-20

粘虫发生规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_第1页
粘虫发生规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_第2页
粘虫发生规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_第3页
粘虫发生规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_第4页
粘虫发生规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粘虫发生规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粘虫发生规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江幸福迁飞害虫创新研究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福州:2015-12-151汇报提纲粘虫发生规律研究进展粘虫成灾机制研究进展粘虫监测技术及应用进展2016年粘虫发生趋势分析2一、粘虫发生危害规律研究进展揭示了粘虫发生危害新特点建立了粘虫近缘种鉴定平台发现了迁飞促进种群增长和维持平衡的新特点多角度解析了粘虫迁飞路线与种群遗传结构揭示了N/P/K施肥对种群增长及迁飞的影响31、揭示了粘虫发生危害新特点①受害严重区域发生变化,各世代危害范围扩大严

2、重区域:从江淮1代区变为东北、华北2、3代区;1代区:江淮向黄淮扩大;2代区: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扩大;3代区:华北向东北、黄淮扩大;4代区:由华南向中南扩大,甚至东北发生4代粘虫。江幸福等,20141、揭示了粘虫发生危害新特点②主要危害世代发生变化,2、3代粘虫发生较重姜玉英等,201480年代前,1代粘虫发生呈上升趋势。90年代以后,1代呈下降趋势。相反,2代呈现上升趋势,不仅东半部2代发生范围扩大,而且西北、西南2代也呈上升趋势。由于2代粘虫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造成3

3、代粘虫呈上升趋势。1、揭示了粘虫发生危害新特点③主害作物发生变化,玉米成第一大危害作物80年代前,粘虫主要危害小麦。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我国小麦种植面积较大;80年代后,南方大幅度压低冬小麦的面积,江淮流域作物种植也呈现多样化,小麦粘虫发生面积下降。与此同时,江淮流域大力推广麦套玉米,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粘虫危害玉米面积和程度均呈上升趋势。2007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达0.29亿hm2,超过水稻和小麦面积,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也成为粘虫危害最严重作物。61、揭示了粘虫发生危害新特点④

4、区域迁飞规律发生变化,但南北往返迁飞格局不变•春季向北迁飞时间有所提前,且越冬代北迁持续时间拉长,而秋季向南回迁的时间有所延迟;•东北和华北地区虫源除向东部回迁外,还可向西南回迁;•每年2-3月南方种群即可向江淮流域迁飞,时间可持续到4月下旬,而继续向北迁飞的飞行能力强的个体比例有所增多,部分个体跨海迁飞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秋季种群回迁时,东北2代粘虫回迁的比例缩小,继续留在东北繁殖的3代粘虫的比例增多,3代成虫回迁明显。71、揭示了粘虫发生危害新特点⑤1-3代抗药性明显增强,防治难度加重氯虫苯甲

5、酰胺:敏感至低抗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敏感至低抗毒死蜱:敏感至低抗虫螨腈:中等氯氟氰菊酯:中等粘虫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在1~3代内能明显提高,但经过回迁后又基本恢复到敏感董杰等,2014水平。81、揭示了粘虫发生危害新特点⑥田间种群发生遗传突变,适应能力增强黑化种群发育速度加快,成活率较高,产卵前期缩短,成虫产卵量提高,相对适合度提高(Jiangetal.,2007);深色型粘虫生物学习性也发生变化遗传实验表明:黑化和深色型均是由常染色体上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9

6、发生规律变化形成原因(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粘虫生长、越冬、迁飞规律发生变化•气温升高,导致粘虫生长发育加快(江幸福等,1998),增加粘虫在全年内的总繁殖代数,影响粘虫年生活史,导致危害期延长。•变暖也有可能导致粘虫越冬北界北移,冬季繁殖区范围扩大,使得冬季粘虫虫源发生量增多,有利于粘虫危害(李淑华,1992,1994)。•气温升高,引起粘虫种群分化,增加强飞行个体(迁飞型)比例(江幸福和罗礼智,1997;江幸福等,2000),加剧迁飞危害。•温度上升对粘虫迁飞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每年春季开始向北迁飞

7、的日期提前和秋季回迁的时间延迟。同时,由于温度的上升导致我国不同世代的粘虫迁入区北移。(春季主要迁入的江淮流域可会延伸到江淮、黄淮地区,夏季迁入的东北地区也可向黑龙江中北部延伸,秋季第1、2次回迁的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也可发生北移,这可能也是近年来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3代粘虫共同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也会对粘虫生物学产生影响。如温室气体SO可促进粘虫生长发育(吴坤君等,1990,1997),从而加剧粘虫危害2江幸福等,2014发生规律变化形成原因(2)主粮作物结构调整导致重

8、发世代和主害作物发生变化•我国三大主粮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南方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极大压低了每年迁入到江淮流域的越冬代成虫数量(郭予元,2006),同时,由于1代区发生区域扩大,1代粘虫较为分散。因此,1代粘虫已不再是主害世代。•相反,经过1代粘虫的繁殖积累,2代粘虫的基数明显扩大,而华北和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正好为2代粘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姜玉英等,2014发生规律变化形成原因(3)种群遗传变异及杀虫剂不合理使用导致适应能力增强•田间粘虫在进化过程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