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与水盐分布特征研究

交替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与水盐分布特征研究

ID:37217579

大小:308.0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9

交替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与水盐分布特征研究_第1页
交替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与水盐分布特征研究_第2页
交替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与水盐分布特征研究_第3页
交替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与水盐分布特征研究_第4页
交替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与水盐分布特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替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与水盐分布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灌溉排水学报2015年4月第34卷第4期JournalofIrrigationandDrainage文章编号:1672-3317(2015)04-0055-06交替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与水盐分布特征研究刘静妍1,毕远杰2,孙西欢3,郭向红1,马娟娟1,严亚龙1(1.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2.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太原030024;3.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太原030024)摘要:采用室内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对交替供水条件下微咸水连续及间歇入渗的土壤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水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2、交替连续入渗随着交替次数的增加,湿润锋推进深度及累积入渗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交替间歇入渗趋势与之相反。在咸淡交替供水方式下湿润锋和累积入渗量的线性函数关系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随着交替次数的增加,间歇灌溉的土壤含水率变化率显著降低。在淡咸顺序下,电导率呈现两端积盐现象,而咸淡顺序下,电导率整体趋于上升趋势。后期灌溉水质对于表层电导率影响较大。关键词:微咸水;交替灌溉;累积入渗量;湿润锋;电导率中图分类号:S274.3文献标志码:Adoi:10.13522/j.cnki.ggps.2015.04.012刘静妍,毕远杰,孙西欢,等.交替供水条件下土壤

3、入渗特性与水盐分布特征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4):55-60.0引言[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2.6%,其中97%采用地面灌溉,农业灌溉用水[2]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开发水资源对于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浅层地下微咸水资源较为丰富,咸水、微咸水的利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都有利用微咸水[3-9]灌溉的试验和生产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微咸水供水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直接利用微咸水灌溉、微咸水与淡水混合灌溉和微咸水与淡水

4、交替灌溉。微咸水灌溉方式主要有淹灌、沟灌、喷灌、滴灌、畦灌和波[10-11][12]涌灌。研究表明,相同水质情况下,灌水模式不同,灌水效果不同。不当的微咸水灌溉会造成土壤潜[13-16]在盐渍化的危险,这种状况决定了微咸水灌溉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应该制定合理的灌水制度满足作物和[17]土壤需求。因此采用合理的灌溉模式对于安全高效地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对于实现农业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主要集中研究微咸水的不同供水方式和灌溉方式,但将二者结合的研究甚少。为此,结合交替灌溉供水方式和连续灌溉、间歇灌溉灌溉方式,研究“交替连续”、“交

5、替间歇”灌溉模式下土壤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特征,为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装置及试验土样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土柱和供水设备二部分。土柱由内径15cm、高100cm的有机玻璃圆筒加工而成。为方便取样,在土柱侧面每隔5cm开一直径为2cm的圆形取样口。供水装置为马氏筒,供水水头控制在1~2cm。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收稿日期:2014-1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9154,5120913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11402120006);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2021026-2

6、);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10311018-1);山西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作者简介:刘静妍(1988-),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微咸水灌溉及土壤水盐运动理论与技术方面研究。E-mail:297221457@qq.com55表1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各级颗粒质量分数/%深度/cm土壤质地d≥0.02mm0.02mm>d≥0.002mmd<0.002mm0~2025.4733.8840.65黏壤土20~4031.7435.5132.75黏壤土40~8022.4033.8943.71黏壤土80~15022.4044.2433.36黏

7、壤土图1试验装置示意图试验土样取自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节水高效示范基地,取地表至150cm深度的土样,经混合、风干、碾压、过筛(筛孔径为1mm),对土壤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土壤为黏壤土,初始土壤质量含水率3.6%,土壤体积质量1.42g/cm3。土壤颗粒组成如表1所示。试验用水取自试验基地地下水,其中深层地下水矿化度为1.7g/L,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为5g/L,不同入渗水质采用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按不同比例配置而成。1.2试验内容及方法具体试验内容如下:咸淡水交替连续、间歇入渗为灌溉模式,以不交替的混合水样连续入渗为对照,咸淡水交替试验中咸水矿化度5

8、.02g/L,淡水为1.75g/L。不交替混合水样矿化度为3.385g/L。总入渗水量600mL,咸、淡水量均为300m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