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15022
大小:264.3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19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蚌埠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
2、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其次
3、,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文化泛娱乐化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为了娱乐可以随意篡改、编造历史,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推渡助澜,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最后,文化泛娱乐化背后充斥的物质欲望、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弱化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文化生产
4、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文化消费者始终坚持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对戏说历史、结构崇高、调侃英雄坚决说不,这样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摘自曾楠《人民日报》2017年11月《警惕文化泛娱乐化侵蚀精神家园》)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商业化浪潮直接造成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B.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C.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各类恶搞、选秀、真人秀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D.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受众心理上
5、圈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都促使文化泛娱乐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分析了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的倾向,为文化泛娱乐化一系列表现提供了内在依据。B.文章第一、二段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出现的时代背景及一系列表现形式、具体危害。C.文章详细论述了文化泛娱乐化对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D.文章在深入分析文化泛娱乐化危害之后,指出了我们面对这一现象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它消解了文化的深度与
6、厚度。B.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维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来面对文化泛娱乐化的不良趋势。C.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受到轻视带来文化泛娱乐化问题的出现。D.只有在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文化泛娱乐化才会失去生长的空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12分)材料一: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地
7、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究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人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