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12027
大小:37.1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9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24题,共48分)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中国土司遗址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②+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③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④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里约奥运如此火爆,社交媒体网络功不可没,在已经公布的新媒体方面,仅腾讯体育一家,其里约奥运会全平台视频的播放量就已经超过了81亿,用户覆盖高达7.5亿,腾讯网原创自制的
2、十档节目播放量更是突破了15亿。这表明A.教育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B.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C.现代传媒能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共享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3、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③反应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
3、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A.①②B.①④C.②
4、③D.③④6.《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7、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
5、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回答问题。古琴音乐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认得精神力量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回眸鸡年春晚,回归和创新并重,以不同影像、实物、音乐、表演等形式,展现了不同年代的不同
6、流行元素,使不同年代的人们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回忆这表明①晚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手段②春晚能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④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指出:“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这是因为①人民群众原汁原味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
7、作方法的与时俱进③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④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12.随着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