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08866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9
《20、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丹徒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集备教学设计017主备人:戴芸课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预习问题及填写有关简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归纳史实的方法。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初步训练辨证分析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国情,知道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割据,严重破坏了社会【教学重点】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教学难点】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项目集备教案个性化设计教学流程【追寻历史足迹】话说这天下大势,正如罗贯中在
2、《三国演义》第一回开头所说的那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体验历史沧桑】A、课前预习1、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物?2、三国鼎立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由什么事件推波助澜而形成的?提示学生先阅读教材,有条件可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鼓励学生提出问题。)B、课堂教学设计(师生讨论式)(先结果后原因)一、东汉末年的社会课前预习问题引出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教师利用东汉末年的形势图,解释“军阀割据混战”,当时有几个重
3、要军事集团:袁绍、曹操、刘表、刘璋、孙策等。军阀相互攻战,使社会不稳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播放有关影像,加深学生的理解。)二、曹操统一北方军阀混战中,黄河下游地区最后被袁绍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所占领,双方比斗的结果,袁绍失败,后来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分析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他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增强自己的实力?)(结合课后材料阅读讨论。)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3丹徒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集备教学设计017主备人:戴芸。当时的东汉献帝虽没实权,仍然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控制皇帝,可以用他的名义来发号施令,从而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4、(?联系春秋时的齐桓公称霸。)用人上:“唯才是举”。三次发《求贤令》,不论出身地位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都提拔重用,因而周围“猛将如云”。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战争使生产受严重破坏,许多军事集团因军粮不足而崩溃瓦解,为了壮大实力,必须进行积极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民屯、军屯。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得以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军事上:善用策略。200年,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可用选择题形式<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A、兵精粮足B、取得民心C、政治优势D、战术得当>,播放火烧乌巢的片段。)指出官渡之战是曹操打败袁绍的决
5、定性事件,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三、三国鼎立由预习问题引出,三国是哪三国,如何形成这种局面的?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北方: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充满雄心壮志(显示《龟虽寿》),准备乘胜统一南方。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势力壮大。“三顾茅庐”后,得到诸葛亮的辅佐,积极实施“隆中对策”使力量逐步壮大。(?联系曹操的“唯才是举”,皆是对人才的尊重,联系现实社会,说明人才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2、赤壁之战(显示赤壁图和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配音,男声朗诵,让学生感受。)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军,取得胜利。(?分析孙
6、刘联军胜利,曹军失败的原因。)(播放火烧赤壁的片段。)曹操本人的骄傲曹军不习水战,军心不稳孙刘联军军心齐,策略得当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3丹徒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集备教学设计017主备人:戴芸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这场战争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让学生填写简表,及时掌握两大战役的基本情况。)3、三国的建立220年曹丕魏洛阳;221年刘备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吴建业四、讨论有人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中国传统戏剧中曹操的脸谱一直为白色,象征着奸诈,经过查找资料以及此课的学习,现在你认为他的脸谱需要改颜色吗?请说说你对曹操的看法。(显示曹
7、操画像,京剧中的造型。)C、补充说明学生容易将文学、影视作品误为真实的历史,应及时说明,引导学生看“每课一得”。【感悟历史真谛】出示本课知识体系小结新课。课堂检测【回顾历史经典】完成《互动课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