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97688
大小:1.61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9
《形形色色的地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形形色色的地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图;能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比较二者的异同;能在等高线图上读出某地的海拔高度,并通过两地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能区别陡坡和缓坡。2.过程和方法:通过了解各种地图,培养根据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地图;通过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计算,判读陆高海深,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使用地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学好地图知识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教学难点: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地图册四、教学内容流程地图的分类概念区别和联
2、系↓海拔和相对高度含义绘制等高线图简易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判读方法读图训练分层设色图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作演讲。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课前地理小演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新课教学1、地图的分类教师设问:你见过哪些地图?学生交流、浏览多媒体中的地图。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给地图分类。(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从而学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地图。)教师过渡:常见的普通地图有地形图。2、分层设色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教师设问: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请同学看下图及图下的思考
3、题后讨论归纳。教师设问:图中所说的“海拔500米”是绝对高度,这种高度是怎样计算的?“高度还差200米”为相对高度,它又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了解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面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差值。[尝试了设置问题、读图引导,让学生经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2)、用等高线表示地形教师引入:以上我们知道了表示地面高度的两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因为相对高度比较直观,但是在地图上通常用海拔来表示地面高度。如何把地面高低起伏的状况表示在地图上呢?常用的方法就
4、是用等高线表示地形。[课本中这节内容主要由“海拔和相对高度”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两部分组成,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内容。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手绘等高线图,有助于学生对立体地图转化为平面图的理解。]学生做练习,学绘等高线:在下图中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教师设问:等高线的特点有哪些?使学生得出等高线是封闭曲线。在同一等高线图上,任何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均相等的结论。同时通过浏览多媒体教师简单介绍地图上的等高线形成原理。教师继续设问:等高线疏密与地形的坡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读
5、图后获取结论:等高线间距离近,坡度就陡;等高线间距离远,坡度就缓。教师追问:假如让你爬上山顶爬哪一坡比较省力?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讲法,引起学生争论后教师指出:目的不同可以挑选不同的上山坡度。距离远,坡度就缓。教师补充:在等高线图上认识坡度陡缓不仅能帮助我们顺利地登山,还可用于道路建设,军事野战活动等。(基础好的班级还可补充介绍由等高线图转换成形象直观的地形剖面图的画法。)(3)、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师引入:在一些复杂的地形或大面积的区域,为了更加鲜明地表示地面的起伏和海洋的深浅,可在不同的等高线和等深线之间用不
6、同的颜色间隔,这叫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师先展示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识图,引导学生说出陆地上海拔从高到低着上褐色、浅褐色、浅绿色、绿色,海洋部分按深度的增加着上由浅到深的蓝色。教师出示右面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说出A、B、C、D、E各点的陆高海深的高度间隔。多媒体展示“海陆地形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颜色还可表示地表和海洋中的不同地形。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说出平原、山脉、盆地、大陆架等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大致颜色。(三)拓展教学练习一:读《世界地理图册》第3页,教师提出拓展性
7、的问题:比较下面两张图,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什么是山脊、山谷、鞍部、山峰?练习二:有一座山峰高2500米,在山顶上有人建造了一座高5米的寺庙。请问山峰、寺庙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两者的相对高度又是多少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