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一师棉花病害的发生_(1)

农一师棉花病害的发生_(1)

ID:37182229

大小:1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1

农一师棉花病害的发生_(1)_第1页
农一师棉花病害的发生_(1)_第2页
农一师棉花病害的发生_(1)_第3页
农一师棉花病害的发生_(1)_第4页
农一师棉花病害的发生_(1)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一师棉花病害的发生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一师棉花主要病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农一师棉花主要病害为棉花苗期立枯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棉花铃期的烂铃病以及棉花生长后期的棉花叶斑病,尤其是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棉花生产,为此我们对农一师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防治及品种(品系)抗病鉴定做了初步研究。我想的提纲一、棉花主要病害种类及识别二、农一师棉花主要病害的发生现状历年来主要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发生面积、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三、3种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四、综合防治措施棉花苗期立枯病棉花苗期立枯病在我师棉田普遍发生,主要病原为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发病因素为:气候条件是影响棉苗病害发生的主导

2、因素。播种后遇到低温多雨特别是伴随有寒流和阴雨,有利于病害大发生,而造成成片死苗。棉种质量棉种纯度不高,籽粒不饱满,生活力弱,播种后出苗缓慢,棉苗生长衰弱,易遭受病菌侵染,因而发病重。种衣剂拌种是防治棉花苗期病害的最好的方法,在我师生产实践中,苗期病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虽然经过了种衣剂拌种,但是本区苗期病害的发病率仍然很高,据我们调查苗期病害的发病率为76.97%,大田情况表现为有个别苗死亡,大部分苗根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现象,表现为棉苗生长缓慢,生出新根时间拉长。经过种衣剂拌种能提高出苗率,对保苗还是有很大的作用,对苗期病害还是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一、农一师棉花枯

3、、黄萎病的发生特点农一师垦区种植棉花150万亩,枯黄萎病的发生普遍,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8.5%,重病田面积(发病率5%以上)占35.8%以上,轻病田和零星发病田则更多,而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棉花枯萎病、黄萎病严重威胁全师棉花的生产和种植。1)棉花枯萎病、黄萎病严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枯黄萎病病田对棉花皮棉产量的影响大,重病田和无病田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铃重,其次减少了单株结铃数;衣分和果枝数在重病田和无病田之间变化幅度不大。2、枯黄萎病影响棉纤维品质主要表现在比强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棉纤维整齐度下降,差

4、异达极显著水平;棉纤维的成熟度降低、细度变细。3、棉花枯萎病株,不同的发病级别与健株相比造成的籽棉减产百分率分别为:I级32.0%;Ⅱ级52.9%;Ⅲ级68.7%;IV级83.4%。棉花黄萎病株不同的发病级别与健株相比所造成的籽棉减产百分率为I级3O.3%;Ⅱ级51.9%;Ⅲ级68.4%;IV级86.7%。64、病田和无病田棉花实际产量差异很显著,病田与无病田之间皮棉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通过实验,各材料发病株率的不同,减产幅度也不一样,平均霜前皮棉产量病田为1111.6kq/hm_。,无病田为1689.6kg/hm,平均增产34%。2)棉花枯黄萎致病菌在

5、分子遗传和致病力上有很大的不同。在棉花枯萎病方面我们采集了全师各团场的病株进行致病力的分析发现各团场的枯萎病致病力存在着差异,九团的致病力最强,三团、五团次之,而塔里木垦区各团场的致病力与九团的相当,一团的最弱。而且各团场的枯萎病在分子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我区棉花枯萎病菌优势生理小种为7号小种,内部菌系的侵染力表型还存在着由弱至强的分化。我们通过对农一师各团场12个菌系在4个长绒棉上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南疆枯萎菌系存在中、弱两种致病类型,没有强致病类型。我们运用AFLP技术分析采自农一师12个棉花枯萎菌株,发现差异非常明显,供试引物亦可将这些分离物分为若干个类群,说

6、明供试菌系之间在DNA分子水平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在黄萎病方面,以往的表现是三团致病力最强,五团次之,塔里木垦区各团场相对较弱,但随着植棉年限的增长,品种的更替特别是近几年品种非常快,各地调种频繁,加之黄萎病病菌变异很快,使得农一师各团场的黄萎病发病面积迅速扩大,而且黄萎病致病力也呈现增大的趋势,致使有些团场的黄萎病致病力也不亚于三团。棉花黄萎病菌菌株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存在着强弱致病力菌株。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性强弱没有明显的地区特点,所采菌株中都有致病性强弱的不同。棉花黄萎病菌在我区具有生理分化的现象。在不同区域不同棉花品种上分离到的黄萎病菌微菌核的形态均不

7、一样。致病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据鉴别寄主反应可将供试菌株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中等致病类型为主。棉黄萎病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新疆存在较强致病力的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落叶型菌系在我区也零星发现,但目前新疆棉花黄萎病菌仍以非落叶型黄萎病菌为主。由于枯黄萎致病菌在致病力上有很大的不同,严重影响了棉花生产和品种的布局。3)棉花枯黄萎病发病面积在不断的扩大以及病害发生情况越来越复杂。棉花枯黄萎病可以通过带菌的棉籽、棉籽饼、棉籽壳、病株残体、土壤、肥料、流水和农田管理工具等途径传播蔓延。由于长年连作,种子带菌,留种后传播扩散;秸秆还田,病株扩散,追施油渣使病区病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