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道的综合测量

特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道的综合测量

ID:37178354

大小:173.3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特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道的综合测量_第1页
特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道的综合测量_第2页
特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道的综合测量_第3页
资源描述:

《特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道的综合测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特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道的综合测量滕辉,李宏滨(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21)摘要:介绍特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道的检测方法,通过设计制作沟道曲率极限样板和沟道宽度极限样板,较好地解决了此类轴承桃形沟道的检测问题。关键词:回转支承;特大型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沟道;检测;极限样板中图分类号:TH133.33;TG8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3762(2004)07-0039-02特大型回转支承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道的测量与其他球轴承套圈相比,因其沟道由两部分组成,具有形状复杂

2、、几何要素多等特点(图1),所以给检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道时,必须检定沟道形状,即沟道曲率半径和两接触点位置是否符合工艺图纸的要求。111沟道曲率半径极限样板的设计球轴承套圈沟道的圆弧半径一般用球形涂色量规进行检查,但它不适合用于四点接触桃形沟道圆弧半径的测量。从图1可以看出,沟道的几何图形是由两个半径相等、但圆心相对偏离中心平面e的两个半沟道组成。此时,以2Re为直径的涂色球显然不可能与沟道圆弧面接触。采用极限样板则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图2)。虽然极限样板也是直径为2Re的圆盘形,不可能与桃形沟道吻合,但可

3、以将样板加工成图示的缺圆形。用缺圆形样板分别对两半沟道进行检查,就不会出现干涉。极限样板采用的是光隙法。图1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道在生产中,必须对沟道直径De(di)、沟道位置H、沟道曲率R及两接触点距离B等几何要素逐一检测[1],才能全面控制沟道的加工质量,制造出合格的产品。沟道形状的测量用切入法加工特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桃形沟1图2极限样板示意图d1=2(Re+ΔRs)d2=2(Re-ΔRs)收稿日期:2003-08-13尺寸换算误差,消除沟形误差的影响,测头的直径应选用与所装配钢球相同的直径。213工件

4、的检测将加工的工件用上述的仪器进行测量即可直接检测所需的设计尺寸D1及其偏差。确。(2)检验仪器通用性好,不需增加其他的检验器具。(3)本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验出设计尺寸D1,并能消除由于砂轮修整误差或金刚石滚轮制造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对设计尺寸的影响。112沟道宽度极限样板的设计桃形沟道上两接触点距离是体现轴承性能的重要几何要素,属于沟道检测的主要项目。但事实上E的定量测量是难以实现的。根据用极限样板测量圆柱滚子轴承套圈滚道宽度的原理设计了四点接触桃形沟道宽度极限样板(图3)。在样板大范的设计中,曲率R1取沟

5、道Re的上限,偏心距e1取沟道偏心距e的上限;小范则反之。样板在使用过程中,手感较为明显,容易作出沟道宽度合格与否的判断。当沟道宽度合格时,则两半沟道偏心距合格,从而两接触点距离必定合格,所以使用样板比钢球刮色法更能精确地控制沟道形状,满足工艺要求。检测时判定工件合格与否的主要光隙分布形式如图5所示。图5a表示大范靠近基准面一端透光;图5b表示小范远离基准面一端透光,这时可以判定沟道位置H合格。R1=Re+ΔRse1=e+ΔesR2=R-ΔRse2=e-Δes图5光隙分布形式3沟道直径的测量特大型四点接触球

6、轴承桃形沟道的直径可以图3四点接触桃形沟道宽度板限样板沟道位置的测量沟道位置H是沟道中心平面与套圈基准面之间的距离。特大型深沟球轴承的沟道位置一般用铆接式极限样板测量。由于沟道形状所限,四点接触桃形沟道位置样板必须设计成整体形式(图4)。以靠近套圈基面的半沟道位置尺寸H+e为测量要素。其中,大范尺寸L等于H的上限加上e的上限,小范尺寸L1等于H的下限加上e的下限,刀口半径R取沟道半径Re的平均值,样板的检定用对板比较法,操作方便。2用比较法测量。与深沟球轴承相比,由于沟道底部是油沟,不易找到最大值,因此手提

7、式测量仪的测头必须改用钢球。在测量批量较小的产品时,为了减少标准件的使用,节省费用,也可以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测量沟道直径,就是用外径百分尺辅以钢球,测量外沟道对外径的壁厚,而外沟道直径则等于外径尺寸减去2倍壁厚的差值,同理,内沟道直径则等于内径尺寸加上2倍壁厚之和。采用一组极限样板为主要手段的测量方法。测量特大型四点接触球轴承、回转支承的桃形沟道,经实用证明,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直观,能比较充分地满足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但随着产品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制造技术不断更新,检测手段也必须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仅仅停留

8、在样板检测的水平上,远远满足不了工艺的要求,必须研制高精度的仪器,探索定量测量的先进测试方法。参考文献:邢镇寰,任健章1轴承检测技术M1北京:机械工11-样板;2-对板图4整体式样板L=H+ΔHs+e+Δes,L1=H-ΔHs+e-Δes业出版社,1991.(编辑:赵金库)file:///D

9、/新建MicrosoftWord文档.txtdf机及ov及ojxlkvjlkxcmvkmxclkjlk;jsdfljkl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