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一起吃过的清明节美食

那些我们一起吃过的清明节美食

ID:37172376

大小:154.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那些我们一起吃过的清明节美食_第1页
那些我们一起吃过的清明节美食_第2页
那些我们一起吃过的清明节美食_第3页
资源描述:

《那些我们一起吃过的清明节美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那些我们一起吃过的清明节美食——“蒿子粑粑”再过几天天就是传统的“清明节”了,小编突然想起儿时吃过的美味——“蒿子粑粑”,可是如今已经很少能够买到这样的传统美食了,今天,小编请教了广西华南烹饪学校面点老师赵老师蒿子粑粑的做法,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小时候的味道吧。说起蒿子粑粑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蒿子粑粑起源于安徽霍山县,说起蒿子粑粑来历,霍山民间流传一种说法。据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披红挂绿,张灯结彩,大街小巷挤满衣着华丽的鬼魂,舞狮、高跷、唱戏、龙灯,其热闹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活人的魂魄受不了阴间的

2、诱惑,纷纷去鬼市游玩。有的喝酒听曲,有的观灯看戏,待到雄鸡报晓鬼魂收市时,一些乐而忘返的游魂就被阎王收去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他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称为“鬼节”。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的三月三“鬼节”还是照常光临。为保平安,“鬼节”前夕,人们纷纷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莲花座上的观音菩萨,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们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观音托梦给南岳山(位于霍山县城)下的一位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

3、有难,特来拯救你们。赠你蒿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可以巴魂,三月初三保管无恙。”   老奶奶醒来,发现手里果然拿着一珠青茸茸的蒿草,于是赶紧把观音托梦赠蒿的事告诉乡亲,大家听后忙去地里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说也奇怪,凡是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这个消息很快传开,每到三月初三,姑娘媳妇就成群结队去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巴魂。直到现在,这种古老的习俗仍在霍山一带民间盛行。当然,随着科技文化知识的传播,今天做蒿子粑粑已不是以往的“敬神消灾”,而是作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美味食品。   记得小的时候每到清明节的前

4、夕,我会带上弟弟妹妹以及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大家手上挎着竹篮子,拿上摘菜的铲刀或剪刀,来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甚至是坟地附近,只要有新鲜蒿就采摘回来,妈妈会带着我们一起做“蒿子粑粑”,那种幸福的感觉难以言表。蒿子粑粑具体的做法是:1、将蒿叶洗净,用质嫩味鲜的蒿叶尖;咸肉切成丁,放在一旁备用。2、用开水将蒿子焯一下(去苦味),过冷水冲凉,拧干(以此法除去大量的墨绿色汁水和细毛,这样做出来的蒿子粑粑就不会太黑)。3、将蒿叶切的十分细碎,与咸肉丁一起同早先准备好的糯米粉均匀拌匀,和水,调入少许盐搅拌。蒿叶不能放太多,以三四蒿

5、叶成比八九成糯米最好,然后加温水捏成圆形扁扁的蒿子粑粑。4、蒿子粑粑可炸、可煎、可蒸,味道都十分好。炸至边缘泛出金黄色即可,外面的皮香酥无比,里面的味道很绵长,清香扑鼻,回味无穷,让人爱不释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