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71885
大小:32.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马原最新考试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20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类型一、辨析题(判别正误并说明理由)(2×10=20分)(3选2)例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根本属性。答:错误(3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分)。例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答;正确(2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规律的科学(3分)。二、简答题(3×10=30分)(4选3)例: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34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2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
2、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分)。三、论述题(2×25=50分)例: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论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统一”的合理性。答: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就是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派生出来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统一”就是说,只有从现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出发,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人们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3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
3、而存在,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而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具体说来,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同时,马克思主义者承认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自然界是物质性的,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因此,物质先于精神而存在,是第一性的东西;而精神是派生的,属于派生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并且要尊重客观规律(3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认为,虽然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派生出来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这就承认人的意识和行为具有能性(3分)。因此,从实践观点出发,马克思
4、主义者既承认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承认精神的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必须以物质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统一”(3分)。同时,根据世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必须反对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相割裂开来的一切观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性,而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唯心主义则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世界物质性的依赖。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3分)三、辨析题(本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实现共产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此观点正确。与自然规律一样,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符合社会规律的事物必
5、然要得到实现。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已被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它必将被更为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所替代。因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合规律的。同时,社会规律是在人们社会活动中起作用的,而人们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志的,因而社会规律的实现和发挥作用又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说来,共产主义的实现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因此,实现共产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2.既然一国或少数国家可以实现社会主义,那么,一国或少数国家
6、也可以实现共产主义。此观点错误。它混淆了实现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之间的区别。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社会关系高度和谐,阶级和国家都将消亡,“三大差别”也将消失,因而共产主义只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实现。那么,怎样才能从一个有阶级有国家的社会发展到一个无阶级无国家的社会呢?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由于共产主义社会是与资本主义社会是性质迥异的社会,以及资产阶级将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资本主义直接进入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因此,又需要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共产主义不是从发达资本主义,而是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建设社会主
7、义实际上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一种手段,一个必经阶段,即共产主义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的实现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社会主义是要从资本主义世界为实现共产主义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因而在资本主义内部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情况下,得一国或少数国家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并建设社会主义;而共产主义的实现却是世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自然结果,意味着国家的消亡,不存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的问题。四、简答题(本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社会的基本前提,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