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晏子使楚11晏子使楚教案三

11晏子使楚11晏子使楚教案三

ID:37168897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11晏子使楚11晏子使楚教案三_第1页
11晏子使楚11晏子使楚教案三_第2页
11晏子使楚11晏子使楚教案三_第3页
11晏子使楚11晏子使楚教案三_第4页
资源描述:

《11晏子使楚11晏子使楚教案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18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顺文章脉络,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3.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初识晏子。导入: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杨氏之子这位小朋友,感受了一个九岁孩子的聪慧。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历史上的大朋友。他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群雄纷争的春秋时期,此人曾做过齐国的宰相,他有个特点――身材矮小(据古书记载,此人身高五尺,相当于一米四左右。举例……),但是此人有一大特点——非常聪明,能言善辩,口才极好,经常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

2、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板书:晏子)(说起晏子,他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都收录在一本书里了,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晏婴被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好,请大家一起齐读课题:晏子使楚。(“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晏子出使楚国)。是啊,今天啊,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来,现在我们就出发吧!把课本翻到50页,跟随晏子出使楚国!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1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按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成三个部分。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晏子 春秋乘机  敝国大夫大臣囚犯盗贼侮辱规矩淮南柑橘枳笑嘻嘻面不改色安居乐业(板书在小白板上)读准字音;质疑问难,强调“敝国大夫”的意思,并指导“臣”和“敝”的写法。解疑后,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2)整理脉络起因(1、2):楚王想侮辱晏子。(指名读“起因”,强调“乘机”的读音。浓缩成一个词表达(侮辱))经过(3、4、5):三次斗智结果(6):楚王尊重晏子指名读“结果”,也浓缩

4、成一个词表达(尊重)(3)概括主要内容(同学们刚才读课文,我们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还读出了这篇课文的大意,还理出了这篇课文的思路和脉络,那么,你们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醒:板书的脉络图是最好的提示)总结:(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最终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晏子最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当然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办法有很多:还可以从课题入手,把它拓展成一句话;还可以把段意叠加起来;还可以抓住故

5、事的主要要素,比如说人物、时间、地点等;那么这些方法,我们在今的教学中还进一步学习)。你看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注意看文章的起因和结果。楚王想侮辱晏子是这个故事的因,不得不尊重晏子是这个故事的果。我们说:有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可是我们来看,有了这样的因,却没有这样的果,而且侮辱和尊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内楚王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在事情经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晏子的语言中又隐藏着怎么样的智慧,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一起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我们想想,晏子出使楚国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

6、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什么难堪啊?--钻狗洞),一起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第3自然段)(1)找出能体现晏子智慧的句子,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师巡视:有的同学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把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同学,思考已经成熟了,便开始奋笔疾书了,每一种读书的方式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读书成果?)。提示:从语言和神态两方面来找。神态:看了看(说明晏子反应敏捷)语言:自由朗读晏子说的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有杀伤力。(让学生自由说理)转折点:只有访问狗国,才从

7、狗洞进去,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如果要我从狗洞进去,那么(楚国是狗国)(让学生明白:晏子这种巧妙的回答是借力打力,将计就计)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当时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一个人说的话要和身份相称,晏子是外交官啊,作为大使说话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绵里藏针……)(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