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

ID:37166615

大小:5.18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5-11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_第1页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_第2页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_第3页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_第4页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元—明朝历史蒙古的对外扩张概述蒙古军事扩张的范围几乎遍及整个欧亚大陆前后持续近70年草原帝国向外扩张的社会原因草原穹庐及车载大帐《马可波罗行记》插图元朝统一全国蒙古(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定都大都元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灭西夏,金,大理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四大汗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战,蒙古统治者用铁蹄踏出了一个横跨欧亚、前所未有的大帝国。帝国以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附近)为首都,蒙

2、古本土、中原汉地和畏兀儿等地由大汗直辖,成吉思汗的其他子孙则分别在各自攻略范围和封地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四大汗国,即: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拔都建,领地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辖俄罗斯各公国,南至黑海、里海,北到北极圈)、窝阔台汗国(以阿尔泰山和伊犁河为中心,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第二子察合台建,领地东至吐鲁番,西至中亚阿姆河,南越兴都库山)和伊利汗国(旭烈兀建,以波斯为中心,东起阿姆河,西至小亚细亚,南至波斯湾)。四大汗国起初都是大蒙古国的组成部分,以后由于成

3、吉思汗家族内部爆发抢夺汗位和土地的争斗而逐渐分离,随着不同文明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发展道路。察合台汗国金银币波斯史籍插图:拔都在萨莱宫殿内蒙古武功强盛的原因客观原因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所面对的敌手均处在腐败、衰弱和勾心斗角的状态。金、夏的汉化和腐朽。花剌子模上下矛盾、教派林立。西方各国愚昧无知,互相拆台。欧洲与伊斯兰世界军事指挥和技术落后。波斯史籍插图:蒙古骑兵押送战俘图主观原因蒙古军特别集中的体现了游牧民族在战争方面的优点,更有许多高于其他北方民族的方面民族素质、战斗意志和纪律A、恶劣环境锻炼出高

4、度忍耐力B、游牧生活使平时与战时无明显区别C、自小的骑射训练提供了素质最优越的战士来源D、战争即生产和战利品人人有份的传统刺激了战斗积极性E、严明的纪律和盟誓观念蒙古少年骑射训练示意图古代畏兀儿体蒙文圣旨牌札后勤保障、装备和技术A、养马技术的提高B、独特的食物构成和无需专门后勤的保障体制C、东西交替,利用各民族人力物力;吸收最先进装备技术元代回回砲示意图蒙古马元大德二年(1298年)火铳蒙古弓箭手及其装备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火铳元军甲胄围猎和军事训练围猎是蒙古最好的军事学校元人画:元世祖出

5、猎图元人画:元世祖出猎图蒙元等级制度行政建置文化(元曲)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明朝明朝概况明朝(1368—1644年)由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朱元璋建立,共历16帝,277年。思宗隆庆万历泰昌天启穆宗神宗光宗熹宗世宗武宗孝宗宪宗嘉靖正德弘治成化崇祯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宣宗英宗代宗英宗洪熙永乐建文洪武仁宗成祖惠帝太祖明朝帝系明朝历史分期线索明前期——洪

6、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专制强化内部斗争激烈统治中心变化经济恢复国势强盛明特征形成明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政治败坏“南倭北虏”国库困窘流民剧增内部改革雇佣劳动的大量出现文化与社会风气变化明后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政治黑暗满族的兴起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大起义明朝前期的政治与社会明太祖朱元璋的两幅画像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三司的创设明建立之初,统治机构基本沿袭元朝体制,朱元璋在首先改革地方机构。1376年(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十三个承宣布

7、政使司,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刑法,都指挥使司管军队。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明朝廷和民间在口头上仍然以“省”称呼。布政使司之下又设府(直隶州)、县(州)二级地方政权,长官称知府(知州)、知县(知州)。县州府布政使司(省)监察、司法提刑按察使司军政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民政、财政三司专制集权的强化措施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初沿袭元制,中书省掌行政,为宰相机构,统领六部。但从明初开始,朱元璋已有意限制宰相权力,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大为削减。13

8、80年(洪武十三年),以“谋不轨”罪名杀左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执行皇帝的命令,直接对皇帝负责。其后,宣布不许再议置丞相。秦汉以来行之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洪武十三年(1380),罢御史台,洪武十五年,置都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都御史与六部长官均为正二品,明人称为“七卿”。都御史下分十三道设道监察御史。每一布政司为一道,共设一百一十人。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