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59192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9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做好语文教学的创新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做好语文教学的创新设计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 德国一位教授在考察完中国基础教育时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的教师真能讲,中国的学生真能考!”这也许是对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好概括。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沉闷、死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
2、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变得开放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学习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样的语文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语文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舞台。孩提时,语文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田;求学时,语文是点石成金的智者,引领莘莘学子走进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聆听他们多彩的心
3、声;成年后,语文变为宽厚的长者,告诉人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语文不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散发着强烈的人文气息。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两条思路:一是注重语文素养的提升,一是注重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培育,可以站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立场上来展开,以能力培养促进素养提升。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新课程下,素质教育体现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途径等多个层面。素养,诸如独立的人格意识、独特的精神意识、厚实的文化意识以及富有个性的创新意识等等,都会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语文能力也获得相应的提高。 一、创设学习环境,用精彩的开头
4、吸引学生。5 我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形象生动深刻有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最精炼的语言吸引学生,深入浅出地把话说得清楚,说得好听。追求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深深地感染和感动学生。学生兴奋得神采熠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显著提高,老师情绪激昂,课堂充满笑声。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运用只给部分条件,并且运用一种通俗性的逻辑推理进行提问、自问、反问的方法,充满吸引力地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使学生能从一种局部认识向全面的认知发展。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
5、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例如:老舍的《草原》一重目标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美,并能掌握一定的写景方法;二重目标是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作者的图画美,并能把握作者描绘的层次
6、和顺序;三重目标是让学生在感悟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美,并能组织学生讨论对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体会。这三重目标是相辅相成的,老师可通过多种渠道达成,而且不同的学生在每一个目标达成时的要求与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三位一体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心中始终要想着学生,人的发展是设置一切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才是可持续的的有远见的。 二、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把好提问关,激发学生最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
7、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