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文化冲突和文学的反思

传统文化、文化冲突和文学的反思

ID:37147018

大小:466.6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11

传统文化、文化冲突和文学的反思_第1页
传统文化、文化冲突和文学的反思_第2页
传统文化、文化冲突和文学的反思_第3页
传统文化、文化冲突和文学的反思_第4页
传统文化、文化冲突和文学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文化冲突和文学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讲传统文化、文化冲突 和文学的反思一、传统文化与文化冲突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物质——自然系统的封闭性;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文化系统的封闭性。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游牧、商业文化有强烈的“战胜与克服欲”,天人对立,敌我对立。尚自由,争独立。征伐的,侵略的。空间扩展,无限向前。农耕文化,天人相应,物我一体,曰顺曰和。和平的。时间绵延,天长地久,循环不已。古代农耕民族之大敌,常为游

2、牧民族;近代农耕民族之大敌,则为商业民族。孙隆基的论述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动态的“目的”意向性,亦即是一股趋向无限的权力意志,因此,任何“变动”都导致不断超越与不断进步。这股趋向无限的权力意志既表现在“个人”是一个不断开展的设计中,也表现在征服海洋、征服太空这类不承认空间有局限的意向中;此外,西方文化也在人类史上首次将“不断成长”的意向带入了经济活动中,以及“不断改进”的意向注入了社会活动中——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是反映了“深层结构”中的这股意向的“表层结构”的现象。(【美国】孙隆基:《中国文化

3、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意向性。……中国人的良知系统在个人身上造成的意向是“安身”与“安心”,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则导向“天下大治”、“天下太平”、“安定团结”,而其政治之意向亦为“镇止民心,使少知寡欲而不乱”。换而言之,就是维持整个结构之平稳与不变。因此,在“表层结构”尽可以出现变动,但是,任何“变动”总不能导致进步与超越。的确,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动”都只可能是一次“乱”——事实上,中国人总是“动”与“乱”连称,成为“动乱”一词——而每一次

4、“动乱”都是使“深层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少。(【美国】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中国人的良知系统——中国人总是从社会关系中去感知自我,而没有一个抽象的“人格”、“自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西方人往往又自我去定义外在的社会关系和角色,而中国人往往是由外在的社会关系和角色来定义自我。中国人存在明显的身体化倾向。儒家文化:对现实政治秩序和人伦秩序的关注;道家文化:对社会历史世界的鄙弃,对自然世界的倾心;儒道互补:对人性自足性的设定,刘小枫说的德感文化。德感——乐感;罪感——爱

5、感;李泽厚:血缘根基,实用理性,天人合一,乐感文化。李泽厚:“不舍弃,不离开伦常日用的人际有生和经验生活去追求超越、先验、无限和本体。本体、道、无限、超越即在此当下的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之中。天人合一、体用不二都是要求于有限中求无限,即实在处得超越,在人间获道体。”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现代文化运演的特征王富仁《两种平衡、三类心态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文化不断运演的动态过程》两种平衡:中国国内的平衡,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平衡。三种心态:传统文化心态,慕外崇新心态,中西融合心态。守旧派绝对排外主义;洋务派有限开放

6、主义;维新派有限开放主义;激进派绝对开放主义。文化冲突的实例文化冲突有可能使得我们的人格分裂,生活失调。在文化冲突中的人,对传统和现代都缺乏真正的认同感,造成价值虚无感。传统人与现代人的差别传统人:害怕和恐惧革新与社会改革;不信任乃至敌视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思想观念;被动地接受命运;盲目服从和信赖传统的权威;缺乏效率和个人效能感;顺从谦卑的道德,缺乏突破陈旧方式的创造性想象和行为;头脑狭窄,对不同意见和观点严加防范和迫害;凡事总要以古人、圣人和传统的尺度来衡量评断,一旦与传统不符,便加以反对和诋毁;对待社会公共事务漠不

7、关心,与外界隔绝,妄自尊大;凡属与眼前和切身利益无明显关系的教育、学术研究都不加重视或予以蔑视排斥。([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现代人的特征:1、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3、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4、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5、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6、计划。7、知识。8、可依赖性和信任感。信赖人类的理性力量和

8、由理性支配下的社会。9、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10、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重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11、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12、了解生产及过程。([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34页。)二、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两难选择: 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