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

ID:37138865

大小:545.26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18

2020版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重视“三农”古代中国以农立国思想1.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这说明(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   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解析:选A 齐国对鲁国进行的商战,主要是通过进口鲁国的丝织品,使得鲁国民众放弃农业的粮食生产,然后齐国再阻断鲁国的粮食进口,迫使鲁国屈服,这体现了农业在此时期的战略价值,故A项正确;商战决定争霸

2、成效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而没有突出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2.北宋前期,统治者提倡江南江北不同农作物的“参植”,要求各地官员大力宣传,并制定了如由北方官府供给南方所缺的粟、麦、豆的种子,北方种稻免其租等优惠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B.提高粮食产量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D.维护国家统一解析:选A 政府提倡南方北方农作物混杂种植,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耕地面积和作物品种,从而提高粮食总产量,增加国家财政税收,故A项正确;农作物“参植”

3、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但政府提倡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统治,为税收提供稳定的来源,故B项错误;“积贫积弱”局面在北宋中期比较明显,故北宋前期的政策不是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故C项错误;不同农作物南北“参植”,与国家统一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深化提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国之根本,采取一系列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现将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总结如下:1.古代

4、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1)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其规律为:农业发展→立民之欲→安定民生→稳固统治;或者:农业发展→治民→治国。(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是国富力强的标志。(3)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4)农业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2.古代管理农业的机构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农业的管理,历代设立了一系列管理农业的机构:如东汉及其后的魏晋南北朝设“大司农”(或改称司农寺)、“少府”等。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户部即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和农业部,以后历经宋、元、明、清,户部一直作

5、为管理财政和农政的重要机构而存留,其中元世祖还设立负责水利和农业的大司农司。3.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上的主要特色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科技兴农,如西汉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东汉时推行“区田法”,从而基本解决了旱作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春旱多风与春种的矛盾。我国很早就开辟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样两条发展农业的途径。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开辟了以复种技术争取全年总产量增加的第三条途径。自然经济VS小农经济VS自耕农经济3.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进而出现小农、小工、

6、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解析:选B 据材料“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说明农民并未放弃农业,故不会冲击地主所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据材料“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可知农民以副业的方式从事小规模经济活动有利于农业的自给自足,故B项正确;据材料“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可知农民并未脱离土地,人身自由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据材料“小雇佣劳动”可知这种雇佣形式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故D项错误。4.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

7、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C.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解析:选A 夏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集体耕作,农民称臣、人、众、野人,秦汉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了维护个体小农经济,农民称夫、仆,魏晋时期有大量的地主庄园,豪强地主的庄园内有大量田客、部曲,宋元时期,租佃关系盛行,农民称佃客、庄客、农户,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故A项正确。[深化提能]

8、1.三者都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着,并且在很长时间内共同存在,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区别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从产生上看产生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农业产生后,自然经济就存在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