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ID:37137797

大小:116.8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18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主题线索】本单元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曲折发展到不断完善的历程;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的重大进展;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表现】(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在两极格局对峙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外交领

2、域取得突破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实现关系正常化。(3)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法制得到恢复、完善;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巨大成就;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第15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最新考纲试题角度备考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高频考点: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活动,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2.教材空白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3.备考策略:(1)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后各种政治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脉络,理解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2)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近代政治体制作纵向比较,或者与西方近代政治体制作横向比较,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影响。(3)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实践等内容,感悟其历史和现实意义。(4)掌握新中国的外交要特别注意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还要注意与世界局势的关系。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018·全国Ⅲ卷,30:从刘少奇在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文化大革命”2014·全国Ⅱ卷,41:从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考查“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民

4、主与法制建设2018·全国Ⅰ卷,41(3):从村民自治考查新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018·海南卷,11:从《人民日报》刊文考查苏共“二十大”召开对中国的影响(2)2016·全国Ⅰ卷,31:从中西贸易量变化考查中苏关系恶化(3)2011·海南卷,25: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成就考查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2015·海南卷,25:从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援助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5、活动(对应学生用书第77~79页)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1)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2)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2.筹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筹建新中国事宜。(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3)改北平为北京,确立了国旗、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

6、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4.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

7、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

8、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文化大革命”对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