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36148
大小:4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8
《试论国外环保产业融资机制对我国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国外环保产业融资机制对我国的启示陈玉荣 目前环境保护投资额不足和资金效率低下问题一直成为困扰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瓶颈。环境的治理主要有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由政府征收排污费是一种非市场化的配额交易制度;而借助市场机制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激励企业超量减排形成排污权剩余,再通过出售剩余排污权获得经济回报,这是市场对企业环保行为的补偿。当前,如何遵循经济规律,将环境问题引入市场交易,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政府指导下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排污权交易,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解决环境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
2、对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筹资机制和投资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国外环保产业融资方式基本呈现的四个方面的共同点。通过比较分析找出我国环保产业融资所遭遇到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一、国外典型环保产业融(筹)资机制。进入2013年以来“雾霾天气”成为热门事件之一。雾霾天气从北向南席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大气连日重度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我国环保产业化水平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在环保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阻碍因素,其中环保资本和投资市场尚未形成、资金来
3、源渠道不畅、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不健全。必须借鉴国外典型环保产业融(筹)资机制。1、美国环保产业融(筹)资机制。中国的环境保护投资主要包括工业和区域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如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机构能力建设等内容,通常不包括生态建设的投资。因此,中国的环保投资通常也称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是指在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中,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包括工业新老污染源治理工程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所投入的资金。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国环保投资总量呈现稳
4、定上升趋势。从“六五”期间的166.3亿元增长到“十二五”的3.4万亿元,大约增长了200倍,环保投资额占到GDP比例也在逐步上升,“十二五”期间将到达1.5%。但同国际水平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国外经验,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达1%-1.5%时,环境污染恶化有可能得到基本控制,环境状况大体能够保持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环保投资占GDP比重2%-3%时,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改善。显然,我国环保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远低于环境保护投资的最佳控制比重。就美国环保产业融(筹)资机制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5、(1)公共财政支持。第一,联邦和州政府的财政支持。这主要是指联邦政府建立“超级基金”,通过对环保项目的转移支付来解决环保产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比如在污水处理方面,美国建立了“清洁水州立滚动基金”,从1987到2001年,这个基金共向10900个清洁水项目提供了343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为了扩大基金量,在50个设立该滚动基金的州中,有34个州还通过发行“平衡债券”(用滚动基金中的1美元作担保发行2美元的债券),使其滚动基金的可使用资金共增加了44亿美元。第二,发行市政债券。美国在对环保事业发展的支持方面,其资金的
6、来源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发行市政债券来完成的。如在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两个领域,其项目建设资金约85%是来自市政债券融资。但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方面,这一方式的融资仅占建设投资的5%~16%。(2)市场融资。第一,排污许可证交易。在美国,排污许可证的交易非常的普遍、活跃。美国排污权交易包括三种模式:排污削减信用模式、总量—分配模式、非连续排污削减模式。排污削减信用模式是美国排污权交易最初采取的模式,总量—分配模式从1990年开始成为排污权交易的主要趋势,这两种模式贯穿着美国二十多年来的排污权交易的实践。非连续排污削减
7、模式近几年刚刚运用于实践,它实质上是对ERC模式在灵活性上的改进。ERC模式即排污削减信用,一般来说它是指由污染源采取自愿措施使其排放的污染低于允许的排放量而产生的差值;总量—分配模式是指政府用某种程序将有限的污染权发给污染者;非连续排污削减模式(DER)是最新的排污权交易模式,是真实的排污削减,来源于采取某项控制排污行动的前后实际的排污量的差值。第二,企业自筹。即企业自身进行一系列筹措资金的方式和方法,如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企业上市融资等。企业之所以会自觉筹措资金投资于环保产业,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为了适
8、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的利润、保持持久竞争力的需要。就拿美国的杜邦公司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了该企业,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生产出了诸多被人们乐于称道的环保产品。第三,公私合作,简称PPP。主要包括民营化、合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