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辐射传输方程

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辐射传输方程

ID:37133272

大小:2.58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5-11

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辐射传输方程_第1页
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辐射传输方程_第2页
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辐射传输方程_第3页
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辐射传输方程_第4页
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辐射传输方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辐射传输方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气效应及建模大气组成大气组成大气垂直结构Troposphere(对流层)Stratosphere(平流层)Mesosphere(中间层)Thermosphere(热层)大气廓线?大气组成对流层邻近地表的一层。厚度最薄,大气质量80%,水汽90%。低纬:16~18km;中纬:10~12km;高纬:7~9km.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不断下降,平均6.5ºC/km,天气变化都发生在该层。垂直方向空气运动激烈。自地面至2m高的范围为贴地层,昼夜温度变化10ºC。从地面到1~2km的为行星边界层,富含气溶胶粒子,气

2、溶胶密度随高度指数衰减。在行星边界层以上,主要为分子散射。大气组成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0~55km。约20%大气质量,水汽少,臭氧(10~40km)丰富,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气体密度低,分子动能大。特点:20~32km,同温层。同温层之上,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到平流层顶温度停止增加。无垂直运动,稳定,导致气溶胶可以停留很长时间。大气组成热层从中间层顶到几百公里。特点:密度很低,温度约500~2000K。又称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0~85km。特点:温度递减化学组成非

3、常均匀,压力很低。中间层顶的温度通常最低:-95ºC---遥感通常考虑的高度范围?大气组成AtmosphericConstituentsPermanentGases:基本比例固定,且没有空间变化。Nitrogen(N2):78.084%byvolumeOxygen(O2):20.948%Argon(Ar):0.934%Carbondioxide(CO2):0.033%浓度可变大气组成GaseswithVariableConcentration:随空间及时间变化明显。Watervapour(H2O):0~

4、4%随温度、气压有剧烈变化,有很强的时空变化特性。集中在对流层下半部,随高度增加而急剧递减。饱和水汽压混合比与比湿水汽压水汽密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与霜点虚温大气组成GaseswithVariableConcentration:Ozone(O3):0~12*10-4吸收紫外,导致平流层增温,有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变化。垂直结构也比较复杂。Sulphurdioxide(SO2)Nitrogendioxide(NO2)Ammonia(NH3)Nitricoxide(NO)Hydrogensulphide(H

5、2S)Nitricacidvapour(HNO3)Nitrousoxide(N2O)Carbonmonoxide(CO)大气组成Solidandliquidparticulates:气溶胶、水滴、冰晶,可能会聚集为云和霾。气溶胶:大气中大量悬浮的固体和液体粒子。典型的有霾(灰尘)、烟、雾气溶胶来源:1)自然:火山、沙暴、林火烟灰、各种酸性粒子。2)人类活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气溶胶大小:5*10-3~0.2mm,爱根核(Aitkennuclei);0.2~1mm,大粒子;>1mm,巨粒子气溶胶分布:

6、对流层内:浓度随高度指数衰减(由于降水,不能维持很久)平流层中:稳定PM10PM2.5TSP?Mainconstituentsoftheearth'satmosphere大气效应大气中的主要组成物氮(N2)和氧(O2)对辐射的吸收主要位于紫外波段,由于大气上层臭氧的存在,而臭氧对小于0.3微米的电磁波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中,已不存在小于0.3微米的短波辐射了,因此氧(O2),氮(N2)的吸收作用也就不重要了。从可见光到红外到微波波段,起主要作用的是大气中的一些少量的多变的气体

7、,它们是臭氧(O3),水汽(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氨化物(N2O),一氧化碳(CO)等,(以60GHZ为中心的微波氧(O2)吸收带除外)。大气吸收水汽(H2O)是大气中的重要吸收成分,水汽是一个不对称的陀螺分子形状。由于正、负离子的重心不重合,所以水分子是一个极性分子,具有很强的电偶极矩;水汽的最强和最宽的振转吸收带为以6.3微米为中心的吸收带,其次还有两个分别以2.74微米和2.66微米为中心的吸收带,此处,在近红区还有很多的吸收带,1.4、0.94等。水汽的吸收0.00.20

8、.40.60.81.00.20.40.60.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它在红外区的吸收为15微米为中心,范围为13.5—16.5微米的强吸收带。其二,为以4.3微米为中心的吸收带;除此之外还有中心在10.4微米,9.4微米,5.2微米,4.8微米,2.7微米,2.0微米,1.6微米及1.4微米的弱吸收带都比窄,宽度约为0.1微米量级,所以一般可以不予考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