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17044
大小:59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8
《[导学案:5 华罗庚 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编写人:杨向东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课题:《华罗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分离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知道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2、体味传主一生中无数闪光点中的几个,把握作者的主要写作目的。3、从小标题入手,列出人物简历表,突出典型事件。【学习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
2、运用。【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30-37页内容,对生字生词、文章结构和行文思路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通读全文,列出华罗庚的主要经历以及主要成就。主要生活经历:主要成就:2、在运用倒叙手法插入一个小故事以后,就进入了对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的追忆之中。请看第一部
3、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这一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哪些经历?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3、除了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之外,华罗庚的身上还具有新旧交替时代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4、文章有几处嵌入了华罗庚的诗词?这些诗词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有什么作用?二、知识梳理1、华罗庚简介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人,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
4、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
5、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按丘成桐的看法,他很厉害,他是三个对当代世界数学潮流有影响的中国数学家之一。另两个人是陈省身和冯康。2、基础知识字音:华罗庚(gēng) 华:huā同“花”,huà姓,华山huá中华。 蜚(fēi)声 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勤能补拙(zhuō)怠(dài)慢吴筱(xiǎo)元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追溯(sù)商榷(
6、què)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 追溯(sù) 万顷(qǐng)田字形:骀荡——包罗殆尽——怠慢 追溯——朔风——塑造赞赏备至——勇气倍增 出类拔萃——纯粹——鞠躬尽瘁名誉——誊写 金瓯——呕吐——讴歌——沤肥瘟疫 扉页 瘸 停滞 商榷 拂拭 扼要词语: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怠慢:冷淡。蜚声:扬名。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备至:完全,到了极点。金瓯:金属的盆盂之
7、类,这里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商榷:商讨。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运筹学: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从实以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三、预习自测1、通读全文,列出华罗庚的主要经历以及主要成就。主要生活经历: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25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后因贫困而失学; 18
8、岁时,与吴筱元结婚,后染病而导致终身残疾; 1932年秋季,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助理员,并研究数论; 1936年夏天,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37年夏天,由英国回国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 1945年下半年,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旅行; 1946年秋天,应邀访问美国; 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同年3月16日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