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

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

ID:37111179

大小:420.4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7

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_第1页
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_第2页
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_第3页
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_第4页
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006年23卷贵州地质Vo1.23No.1(To1.86)2006GUIZHOUGEOL0(;Y·36·第1期(总第86期)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王尚彦,张立新,陶平,戴传固,况顺达,王敏(1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04;2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贵州贵阳5500O3)[摘要]贵州东部以晚元古代地层为容矿地层的金矿,主要是石英脉型金矿。它们主要分布在从江地区、天柱一锦屏一黎平地区和梵净山地区。前2者处于南华褶皱带西缘,后者

2、处于南华褶皱带与扬子陆块的过渡带。矿体分布在断裂(带)和背斜核部。共伴生矿物为石英、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黄铜矿,辉锑矿、绿泥石等。矿化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绿泥石化为主。形成温度主要集中在100℃一350oc,是中低温热液矿床,呈现100—150℃和2oo~300℃两个区段。金有来源于围岩的、也有来源于深部岩浆的;流体有来源于地层和深部的,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金矿的形成是多时代多阶段形成的:雪峰期提供原始物质;加里东期是一次主要成矿期;燕山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金矿形成时期,

3、不但形成新金矿,还改造加里东期形成的金矿[关键词]石英脉型;金矿;元古代;贵州、[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43(2OO6)01一O036—08贵州东部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汞、锰、铅锌、锑、钨锡、重晶石等。由于交通不1调查研究简史便,地形条件差,覆盖严重,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程度贵州东部采金历史久远。在一千多年前的蜀也很低。目前的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主要集汉时期,就有金矿开采。宋代已见于文献记载,中在500m以上的地

4、表浅部。因此,贵州东部的当时不仅采砂金,而且采石英脉型金矿。明代采矿产资源还有很大的勘查开发潜力,需要进一步金更加盛行,永乐年问铜仁设有机构专门负责金深入调查、研究和勘探。矿开采。清代以后,开采范围更大,在黔东地区贵州省地矿局近2年提出了要加大对贵州东“金厂林立”。民国时期,金矿开采主要集中在部的投入力度、力争在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工作梵净山、都柳江和清水江三个区域。上有所突破的思路。2003年,开始与加拿大贵州东部金矿的调查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Amingo(亚美)公司合作研究、勘查、开发锦年代(

5、何立贤等,1993)。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屏八克地区金矿。2005年,贵州省地矿局矿产阶段。公司投入资金开始对贵州东部黎平一天柱一带金1935年一1942年,调查研究初期阶段。矿进行调查、研究、勘探和开发。2003—20051935年,王日伦、熊永光,吴希首次对梵净山年,贵州省地矿局设立2个局管项目“贵州东金矿进行了地质调查。1938—1941年,程士范、部金矿地质调查研究”和“贵州东部矿产地质陈廷维、罗绳武、乐森埽等先后又对梵净山地区背景研究”,做一些综合研究,为进一步勘探和金矿进行了调查和探采工

6、作。1941年乐森蹲、开发贵州东部金矿资源提供资料。罗绳武编写了《贵州梵净山老金厂金矿地质》,[收稿日期]2006—1—18[作者简介]王尚彦(1961一),男,陕西西乡人,研究员,博士。长期从事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和管理工作。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1期王尚彦,等: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37-推算金储量约l0万两。1939—1942年,王晓佑德、张杰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卢焕青、靳风桐、喻德渊、罗绳武、蒋溶等,先后对章、李红阳、高振敏等,贵州地矿局何

7、立贤、田黔东地区金矿进行了地质调查和探采工作,编写文、黄培和王世杭等对黔东地区的金矿特征、控了《湘西黔东金矿概论》、《湘西黔东金矿地质》矿条件、形成时代和温度、成因等进行了研究,和《贵州雷公山调查报告》等。这些是贵州东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部金矿地质调查研究的开创性工作,为解放后的金矿地质调查、勘探、开采奠定了基础。1金矿的分布和基本特征1956—1966年,贵州地勘队伍对黔东地区金矿进行普查。西南地质局555队提交了《天本文研究区包含大致沿沿河一印江一石阡一柱、锦屏、黎平普查报告》(1957)。

8、贵州地质施秉—麻江一都匀一独山一荔波以东的贵州部局黔东南队、铜仁专区地质队、区调队也开展了分。这个区域,以南华褶皱带为主体,还包括南金矿普查工作(1958~1966),提交了8处金矿华褶皱带与扬子地台和左江盆地过渡带,分布有产地,但表内储量不足1吨。60多个金矿床(点)。根据该区金矿分布特征,1976年,成立金矿地质专业队(贵州省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2个成矿区:南华褶皱带金成矿局ll7队)再次在黔东南地区开展金矿普查矿区和南华褶皱带北西缘金成矿区。南华褶皱带勘探工作。地矿局的103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