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

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

ID:37093682

大小:287.75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11

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_第1页
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_第2页
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_第3页
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_第4页
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国际技术转移的 基本理论第一节技术传播理论一、发展历程1、1904年,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了“S型传播曲线理论”:认为模拟是重要的传播手段,而且在传播过程中模拟者比率呈S型曲线。2、1943年,美国学者格罗斯与赖安对衣阿华州采用高产量玉米品种的农民数量增加的统计分析,确认了S型传播曲线。3、1944年,拉查斯、费尔德“二元性传播假说”(信息沟通是通过大众传媒和权威人物之间的交往,才得以完成的)、丹尼尔逊的修正(大众传媒在信息沟通方面的效果更重要。)二、技术传播理论的基本内容技术传播是一个社会系统内的个体或组织成员,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特

2、定的渠道传递技术创新知识,并采用新技术的过程(Rogers,1995)。技术传播包含四个主要的要素:技术发明、交流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首先,技术发明被潜在用户采用的机会与它的一些特点相关,如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测试性、可观察性、再创新性能。其次,交流渠道指个人或组织间的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知识交换,如个人间的交往、公司间的合作、学术会议、大众传播等。潜在的用户接受到了新技术的存在,并获得和积累了一定的信息和知识,然后可能决定采用或拒绝该项新技术。当代的通讯和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Internet技术,对于新技术的传播影响非常广泛。再

3、次,时间是一个重要的传播要素。一个创新决定过程包括知识阶段(获得知识、寻求信息、评估)、说服阶段(从自己的处境评估创新的优缺点,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产生接受或拒绝的态度)、决定阶段(采用或拒绝的决定)、实现阶段(使用)、确认(改变原来的决定)。最后,技术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系统中完成的,其经济水平、制度设置、管理传统、价值观念对于技术的传播会产生比较长远的影响。从一个社会系统的整体上,可以按时间序列将技术采用者分类为:发明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主体、后来主体和跟随者。也可以将整个传播扩散过程大致划分为早期准备、起飞、增长、稳定、下降几个阶段。三

4、、60年代开始出现的主要转折:第一,研究开始突破国界,走向国际化;第二,研究从社会学范畴进入到经济学领域。四、研究的缺陷:首先,研究主要限于一国内部的技术活动;其次,研究的方法论有其薄弱环节,都未涉及传播机制的研究。1964年第一次联合国贸发会议上提出的“技术转移”问题和1968年OECD科技部长会议上提出的“技术差距”问题促使研究对象和方法转向技术转移,尤其是国际技术转移机制的研究。第二节国际技术转移的动因一、技术差距论(一)技术差距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1、技术差距:指不同经济个体或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是科学技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

5、研究中的差别的总和。体现为生产函数的差异。2、技术差距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差距及其对贸易和技术转让的影响。3、技术差距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创新。它们凭借其资金、科技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在新技术的研发活动或者现有技术改进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发达国家拥有创新技术,从而在该技术的成果转化即新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中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二)技术差距(后发优势)理论简介及其评价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伦(T.Veblen)于1915年最早提出了与先进国家存在巨大技术差距的国家可以利用前者的

6、已有技术加速工业化的思想。后来的经济学家补充完善了这一思想。也被称为“后发优势”理论。具有合理性,符合一些历史事实。忽视了这种技术差距也是后进国家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一个重要根源。技术差距论抛开技术转移的条件和技术的适用性来讨论先进国家技术转移对后进国家的经济影响,其结论不免具有片面性。(三)技术差距理论的主要观点1、波—哈的技术差距论20世纪60年代,波斯纳与哈弗鲍尔提出(1)主要内容首先,已完成技术创新的国家取得技术和生产上的优势和垄断地位,从而形成与其他国家间的技术差距并导致该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和技术转移;其次,随着该产品技术

7、贸易的扩大,技术创新国家可能会进行技术转让;再次,其他国家通过研究与开发或者技术引进,最终掌握该技术,缩小技术差距;最后,该产品的国际贸易终止,技术差距消失。注意:第一,国际间的技术差距要用技术创新成果完成至引进国掌握该项新技术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第二,掌握技术的标志是该国不再进口由该项技术生产的产品。乙国出口t1t2需求滞后甲国乙国模仿滞后甲国生产t3甲国出口、乙国进口时间乙国生产反应期间掌握期间t0注解:第一,模仿滞后时期:从技术差距产生,到由该项技术引起的国际贸易完全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分为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两个阶段。第二,需求滞后阶段的

8、长短取决于乙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市场容量;第三,反应滞后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企业家的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和该项技术产品的规模效益,以及关税、运输成本、市场容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