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89545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7
《高中生物必修三核心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三核心概念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区分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的界限和关系2、稳态相关: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兴奋(神经冲动)、神经纤维、突触2、激素调节: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3、体液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4、免疫调节: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敏反应第3章 植物素调节1、胚芽鞘弯曲原理、植物激素2、生长素:两重性、顶端优势、向光性、向
2、重力性3、其他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第4章 种群和群落1、种群、群落的概念及其情境中的区分2、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3、种群的数量:J型曲线、S型曲线、环境容纳量4、群落的结构:竞争、捕食、寄生、护理共生5、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级、消费级、食物链、食物网2、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物质: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生态农业4、信息:物理、化学、行为5、稳定性:抵
3、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1、价值:直接、间接、潜在使用价值2、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1.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
4、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4. 体液调节 :激素或其它化学物质(如CO2),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5.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机体能够识别自已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6.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5、主要包括生长素和其它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7.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除了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外,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种群数量变化:“J”型曲线和“S”型曲线(环境容纳量)8. 群落: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个种群的集合。这些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捕食、寄生、竞争、互利共生)。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9.
6、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0、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其特点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1、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其特点是全球性和循环性。
7、12.信息传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种间关系。1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14、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说明:文中用蓝色标注部分为:关键词 ----------
8、----------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3、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4、溶液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5、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6.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