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听课笔记一、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要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1.伟大创举(1)改革深化: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2)经济开放,国民经济发展较快
2、--增长大国(78-2004):3634-136500亿元--市场大国(78-2004):1559-51000亿元--出口大国(78-2004):98-5500亿美元--引资大国(78-2004):0-600亿美元20042.全新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世界市场经济发展了几百年,我们才发展20多年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两种前途:新加坡,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升级,国际竞争力提高;拉美,经济停滞,资金流出,阿根廷外债,国内不稳定;(谨慎处理朝鲜核问题/台湾问题,大国受小国气)(1)经济增长效率低,污染严重高投
3、入,建国50多年,GDP增长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40多倍;高消耗,每单位GDP消耗资源数量是发达国家的3-4倍高污染,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环保标准与国际竞争力,两难选择)(2)资源短缺,过度利用: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均量少土地资源少,人均耕地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40%,我们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2010年粮食95%自给,需18.24亿亩耕地,目前只有18.51亿亩(96年19.51);矿产资源,总量大12%占世界第3位,人均量低是世界平均水平58%,位居53位
4、。石油连续11年进口,原油成品油进口超过1亿吨,铁矿石进口量超过1.4亿吨,占世界自由贸易总量50%;难以循环(3)经济结构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服务业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企业组织结构落后,生产效率低下;高新技术引进不足,美国限制高新技术出口,休斯卫星,预警飞机(4)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非典;禽流感;弱势群体和农民工;失业再就业和新生劳动力及大学生就业问题。(5)社会两极分化: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不同地区居民/不同职业居民收入差距扩大(6)应对入世的策略存在薄
5、弱环节影响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例如国际收支问题我国自1994年至2004年底,累积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平抑外汇市场汇率、清偿国际债务、保证国际支付、有利于我国企业从国际市场融资,提高我国的国际信誉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民族经济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国内资源二、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坚持以人为本
6、、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
7、人民的利益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3.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1)绿色GDP与宏观经济调控(2)以绿色GDP作为政绩指标的优劣,有利于环境保护、绿化和林业发展等(3)完善宏观调控指标,重塑政绩指标GNP与SCC指标,土地税与级差地租4.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视实
8、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