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71079
大小:10.86 MB
页数:134页
时间:2019-05-11
《平菇与鸡腿菇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平菇生产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理论基础第三节主要品种及栽培场所第四节栽培管理技术第五节异常现象及应对措施一、生产特点二、食疗价值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返回本章一、概述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代号:Pl(一)生产概况1.发展1900年起源于德国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1972年用棉壳栽培成功后迅猛发展世界总产量位居双孢菇之后,排第2位我国总产量位居所有食用菌之首位返回本节2.栽培特点栽培最广、消费量最大原料广泛、抗逆性强容易成功、出菇快成本低、产量最高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佛罗里达、白
2、黄侧耳、粉红平菇金顶侧耳(榆黄蘑)、凤尾菇同属种类:白灵菇、杏鲍菇、鲍鱼菇3.主要种类返回本节二、食用价值营养肉质肥嫩蛋白质含量达25%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等返回本节药效抑制癌细胞、舒筋活血(舒筋散)降血压、降胆固醇返回本节一、形态特征二、生活史三、生活条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物学特性返回本章一、形态特征(一)菌丝体多数洁白、浓密、粗壮、气生菌丝旺。返回本节(二)子实体丛生单生叠生菌盖中央凹,肥厚,呈各色。菌褶延生,裸露,白色。菌柄侧生,白色,中实,上粗下细。返回本节二、生活史属异宗结合四极性菌类原基期白色瘤状物桑
3、椹期粒状物珊瑚期长短不齐的杆状物成型期短杆顶端分化出小扁球幼菇期菌盖小、菇体硬实、颜色深成熟期菌盖边沿较薄、色较浅、较软子实体发育过程返回本节返回本节三、生活条件(一)营养属木腐菌自然:长于阔叶树的枯枝朽木上人工:各种农产品下脚料均可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很强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很粗放返回本节玉米芯稻草木屑返回本节(二)温度菌丝生长:最适24~28℃变温结实性:分化时需8~10℃昼夜温差子实体生长分化、发育最适温度低温型:10~15℃中温型:15~20℃高温型:20~28℃广温型:10~28℃返回本节(三)湿度65%左右培养料湿度空气
4、湿度菌丝生长期:60%~65%分化期:80%~85%子实体生长期:85%~90%补水器返回本节最适pH:6.0左右调制8.5左右(四)酸碱度返回本节(五)空气发菌期:较少分化期生长期充足返回本节(六)光线发菌期:黑暗分化期生长期需一定散射光返回本节一、主要栽培品种(一)按颜色分(二)按出菇温度分三、栽培场所(一)要求(二)类型第三节品种与栽培场所返回本章(一)按颜色分颜色随其生长逐渐变浅一、主要栽培品种返回本节中国栽培平菇的酯酶同工酶分析郑素月,张金霞,黄晨阳(2003)采用电泳技术对我国大规模栽培的64个平菇商业菌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分
5、析,结果表明,我国栽培平菇菌种多样性丰富,64个菌株有44个酶谱类型,不同菌株有各自特有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在60%相似水平上分为6大类:第一类:包括以白黄侧耳(10号)为代表的21个菌株;第二类:包括以德国引进菌株为代表的6个未定种名菌株;第三类:包括7个白黄侧耳与佛罗里达侧耳杂交的杂交种及4个未定种名菌株;第四类:包括以佛罗里达侧耳(4号)为代表的5个菌株;第五类:包括以糙皮侧耳为代表的14个菌株;第六类:包括以肺形侧耳(7号)为代表的7个菌株。64平菇菌株同工酶酶谱红、黄系列返回本节榆黄侧耳榆黄侧耳榆黄侧耳红平菇红、
6、黄系列黑色系列返回本节白色系列返回本节灰色系列返回本节灰色系列返回本节低温型品种栽培最广、灰或黑灰色柄短肉厚、品质上乘如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等耐贮运,高产稳产如佛罗里达、凤尾菇等中温型品种高温型品种味鲜美、售价高如红平菇、鲍鱼菇等返回本节佛罗里达凤尾菇姬菇返回本节鲍鱼菇红平菇榆黄蘑返回本节二、栽培场所(一)要求近水源、利排水清洁、远离污染源保温保湿通风好用前杀虫消毒(二)场所类型地上菇房地下菇房半地下菇房返回本节特点:通风透光?保温保湿性?1.地上式返回本节通风透光?保温、保湿性?特点地下式返回本节兼有地上及地下菇房的优点半地下式返回本
7、节注意!重茬易失败合理择用菌种(根据季节、市场需求等)理想的场所在于结构合理利于温、湿、气、光的协调品种或场地应适当更新以免降低菌种的抗逆性返回本节第四节栽培管理技术(以玉米芯栽培为例)一、工艺流程二、技术关键河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每年都有丰富的玉米芯资源。由于没有更好的出路,玉米芯多被白白烧掉,造成严重空气污染。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开辟食用菌栽培新原料,我们利用玉米芯进行平菇等食用菌栽培的研究,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玉米芯营养丰富,100g干玉米芯含水分8.7g,有机物91.3g
8、,其中粗蛋白2.0g,粗脂肪0.7g,粗纤维(含木质素)28.2g,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8.4g,粗灰分2.0g。碳氮比约为100:1。其特点为质地疏松,颗粒性状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