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59205
大小:26.6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6
《观看《必由之路》有感八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看《必由之路》有感八篇 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 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855或者写作电话4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的服务。 篇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此言昭示了我们党站在新时代继续深化全面改革的意志和决心。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正是我国改革事业承前
2、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风雨,硕果累累,1978开始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有4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就是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凭借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艰苦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所罕见、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孕育和形成了一种坚不可摧、势不可挡的中国精神。 如今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创新驱动
3、发展成果丰硕,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无不凝结着奋斗的心血。 回想过去,我们40年风雨兼程,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40年发展,中国人民生活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转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制造业由“中国制造”
4、变为“中国创造”。 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人们幸福感飙升,鼓足干劲为共圆伟大“中国梦”不懈奋斗。 篇二近日,一部关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专题片《必由之路》在央视播出,该片从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经历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 专题片一经播映后,即受到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广泛好评。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实现转型的“必由之路”,决定了当代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 国家的“必由之路”与个人休戚与共,而对于肩负为国举材、任贤用能重任的组工人而言,也在奋力走好自身的“必由之路”,让前进的步伐在脚
5、下不断延伸。 信念筑基,让必由之路笃定从容。 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之初,政策本身也曾遭遇过质疑,中国人民也曾对未来前行的道路感到迷茫无措,但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做支撑、做指引,才能让中华儿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即便遭遇坎坷挫折,有顽石挡道、险滩环绕,依然笃定前行、永不言弃。 做好组织工作同样也需要信念铺路筑基,使之成为推动组织工作开展的“内燃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倘若没有满腔热忱驱动、没有理想信念引路,也难以走好组工人的“必由之路”。 规划对路,让必由之路行稳致远
6、。 俗话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走好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并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在一步步在国家大政方针的“路线图”的索引下、在方案部署“指挥棒”的指引下,稳扎稳打地予以实现。 作为一个条线众多、系统庞杂的组织工作而言,也需要做到统揽全局、整体规划,既有运筹帷幄的整体推进,又有条线之间的有机融合和细节上的考虑到位,从而加强对干部、党建、人才等工作的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为组织工作的长远发展摸清底数、夯实基础。 创新引领,让必由之路紧随形势。 俗话说,“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开放“必由之
7、路”的历史进程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奋斗史,唯有通过创新才能紧随时代脉搏、不断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大形势的种种挑战,在改革的浪潮中一路披荆斩棘、奋戢前行,进而实现涅槃重生、绽放光彩的发展壮举。 组织工作要实现长足发展,也需要在创新驱动上重点考虑,譬如,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传授的知识技能、培养关注的重点也应适时随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有所变化,不是简单地将过去的经验做法“翻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