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BIT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

16BIT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

ID:37021434

大小:2.62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5

16BIT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_第1页
16BIT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_第2页
16BIT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_第3页
16BIT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_第4页
16BIT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_第5页
资源描述:

《16BIT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五微程序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深入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学会设计简单的微程序。二、预习要求:1.复习微程序控制器工作原理;2.复习计算机微程序的有关知识。三、实验设备: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连接线若干。四、微程序的设计:1.微指令格式设计微指令编码格式的主要原则是使微指令字短、能表示可并行操作的微命令多、微程序编写方便。微指令的最基本成份是控制场,其次是下地址场。控制场反映了可以同时执行的微操作,下地址场指明下一条要执行的微指令在控存的地址。微指令的编码格式通常指控制场的编码格式,以下几种编码格式较普遍。1)最短编码格式这是最简单的垂直编码格式,其特点

2、是每条微指令只定义一个微操作命令。采用此格式的微指令字短、容易编写、规整直观,但微程序长度长,访问控存取微指令次数增多从而使指令执行速度慢。2)全水平编码格式这种格式又称直接编码法,其特点是控制场每一位直接表示一种微操作命令。若控制场长n位,则至多可表示n个不同的微操作命令。采用此格式的微指令字长,但可实现多个允许的微操作并行执行,微程序长度短,指令执行速度快。3)分段编码格式是将控制场分成几段。若某段长i位,则经译码,该段可表示2i个互斥的即不能同时有效的微操作命令。采用这种格式的微指令长度较短,而可表示的微操作命令较多,但需译码器。2.微程序顺序控制方式的设计微程序顺序控制方式指在

3、一条指令对应的微程序执行过程中,下一条微指令地址的确定方法,又叫后继地址生成方式。下面是常见的两种。1)计数增量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微程序控制部件中的微地址中的微地址产生线路主要是微地址计数器MPC。MPC的初值由微程序首址形成线路根据指令操作码编码形成。在微程序执行过程中该计数器增量计数,产生下一条微指令地址。这使得微指令格式中可以不设置“下地址场”。缩短了微指令长度,也使微程序控制部件结构较简单。但微程序必须存放在控存若干连续单元中。2)断定方式微指令中设有“下地址场”,它指出下条微指令的地址,这使一条指令的微程序中的微指令在控存中不一定要连续存放。在微程序执行过程中,微程序控制部

4、件中的微地址形成电路直接接受微指令下地址场信息来产生下条微指令地址,微程序的首址也由此微地址形成电路根据指令操作码产生。3.本系统的微指令格式微程序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处理好每条微指令的下地址,以保证程序正确高效地进行。本系统采用分段编码的指令格式,采用断定方式确定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微操作控制信号控制场下地址场微指令寄存器MIR微指令控存CM微地址微地址形成电路状态条件指令操作码图5-2断定方式微程序控制部件示意图其中“微地址形成电路”对应于实验四的图4-1(b);“控存CM”对应于实验四的图4-1(a);“微指令寄存器及控制、地址场”对应于实验四的图4-1(c)。每条微指令由24位

5、组成,其控制位顺序如下: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S3S2S1S0MCnWE1A1BF1F2F3uA5uA4uA3uA2uA1uA0微指令译码电路如下:图5—3微指令译码电路图中MS24—MS16对应于微指令的第24—16位,S3S2S1S0MCn为运算器的方式控制,详见实验一和实验二;WE为外部器件的读写信号,‘1’表示写,‘0’表示读;1A、1B用于选通外部器件,通常接至底板IO控制电路的1A1B端,四个输出Y0Y1Y2Y3接外部器件的片选端。(注:再实验六及以后的实验中,Y3被系统占用,用于输入中断,Y0Y1Y2仍能被用户使用)

6、图5—3中MS15—MS13对应于微指令中的F1,经锁存译码后产生6个输出信号:LRi、LDR1、LDR2、LDIR、LOAD、LAR。其中LDR1、LDR2为运算器的两个锁存控制(见实验一);LDIR为指令寄存器的锁存控制(见系统介绍中指令寄存器电路);LRi为寄存器堆的写控制,它与指令寄存器的第0位和第1位共同决定对哪个寄存器进行写操作(见系统介绍中寄存器堆电路和图5-4);LOAD为程序计数器的置数控制,LAR为地址寄存器的锁存控制(见系统介绍中程序计数器和地址寄存器电路)。以上6个输出信号均为‘1’有效。图5—3中MS12—MS10对应于微指令中的F2,经锁存译码后产生6个输出

7、信号:RAG、RBG、RCG、299-G、ALU-G、PC-G。其中RAG、RBG、RCG分别为寄存器Ax、Bx、Cx的输出控制(见系统介绍中寄存器堆电路);299-G为移位寄存器的输出控制(见实验二);ALU-G为运算器的输出控制(见实验一);PC-G为程序计数器的输出控制(见系统介绍中程序计数器和地址寄存器电路)。以上信号均为‘0’有效。图5—3中MS9—MS9对应于微指令中的F3,经锁存译码后产生6个输出信号:P1、P2、P3、P4、A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