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1.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ID:36993149

大小:11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4

1.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_第1页
1.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_第2页
1.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_第3页
1.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_第4页
1.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1.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2余弦定理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余弦定理”是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内容的直接延拓,它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是“余弦定理”教学的第一节课,其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余弦定理,在课型上属于“定理教学课”。“余弦定理”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内容的直接延拓,它

2、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也因此成为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分数所占比例在15%左右,主要以选择题和一个解答题形式出现。因此,余弦定理的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是“余弦定理”教学的第一节课,其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余弦定理。这堂课,我并不准备将余弦定理全盘托出呈现给学生,而是采用创设情境式教学,通过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并发现余弦定理。二、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学生刚刚学习了正弦定理的推导证明及应用,已经掌

3、握了研究斜三角形的一般思路,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2.不利因素本节内容思维量较大,对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余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论。2、掌握余弦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3、初步理解余弦定理的用途,并能应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过程和方法1、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2、通过余弦定理推导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探究、团结协作

4、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2、感受数学一般规律的美感,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3、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四、重点和难点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难点:余弦定理的证明.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分析:数学课堂上首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既能展现知识的获取,又能暴露解决问题的思维。在本节教学中,我将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逐步推进,以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组织学

5、生探究、归纳、推导,引导学生逐个突破难点,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各种数学活动中掌握各种数学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2.学法分析: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而正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关键。本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经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发现新的知识,把学生的潜意识状态的好奇心变为自觉求知的创新意识。又通过实际操作,使刚产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完善,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增强了

6、研究探索的综合素质。六、教学媒体根据数学课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具是:多媒体和黑板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和直观的演示,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探索并发现余弦定理。对证明过程和知识体系板书演示,力争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学具是:纸张、直尺、量角器。七、教学流程八、课时:2课时(第1课时)九、教学过程过程设计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提出问题(5分钟)1.复习旧知(1)正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什么类型的边角关系问题?2.提出问题千岛湖上有A,B,C三个岛屿,A,C和C,B之间可以直接到达,A,B之间隔了一座

7、岛屿.测得AC=3km,BC=2km,,求A、B两岛屿之间的距离.思考:能否用正弦定理解决上述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正弦定理,学生发现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将学生带入困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复习,巩固旧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建构模型解决问题(17分钟)3.建构模型将上述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ABC中,已知a,b和角C,求c.4.证明定理将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负责一种证法,最后交流意见。方法一:几何法过点A作于D.则=.即c2=a2+b2-2abcosCACBbaD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建模意识这种思路是构

8、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AB的长,但要注意这里要分三种情况讨论.方法二:向量法因为,所以,即c2=a2+b2-2abcosC这种方法的思路是构造向量,借助向量的运算来证题.将向量等式转化数量等式常用的手段是作数量积.方法三:坐标法以C为坐标原点,CB所在直线为x轴直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