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89144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04
《食物的消化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食物的消化》说课稿户县庞光镇中心学校刘力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单元中的《食物的消化》。一、说教材。人摄取的食物必须通过消化器官对事物的营养成分加以消化,才能吸收养料、供养身体、维持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因此,在学习了《我们吃什么》和《怎样搭配食物》后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消化器官,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健康生活与成长十分重要。针对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需要,本课中在指导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二、学情分析。本课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每天都在进行着
2、食物的消化,对消化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和了解;陌生的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仔细的去探究过人体的整个消化器官,不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等。因此,本课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对食物的消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并结合课标理念,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意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探究事物在消化道理的运动方式。五、说教学准备。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准备材料有:1、人体消化器官展板一块2、多
3、媒体课件3、饼干4、智慧星(在这里我十分注重材料的准备工作,因为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前提,有结构的材料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六、说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基于这些理念,我对本课的设计和学法做如下思考:1、情景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小组学习,合作探究。2、在玩中学: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行获取信息,自我意义建构。七、说教学过程。《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
4、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1、游戏导入,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让学生当场吃一块饼干,体会饼干在自己体内的“旅行”过程,并用突围并茂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一活动学生是相当感兴趣的,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此时,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开始进入到上课的状态中来了。2、自主学习,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首先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饼干在自己体内的“旅行”过程,并说说理由。这个环节是个开放性的环节,应该让学生大胆的说,尽可能多的说,这样可以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前概念,为接下来的概念教学做好铺垫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的
5、了解本版的实际情况,以便接下来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在交流中,由于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欠缺,他们的答案各不相同,因此,他们急需知道一种正确的答案,当学生拥有了这样的心里之后,就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达到了明主高效的理念。接下来,教师就应发挥好引领的角色了,教师出示正确的“食物消化过程”展板,让学生根据这块展板,以组为单位,学习是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这个环节是教师引领学生从个体研究走向集体研究的环节,正确的指导和引领能有效的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自我意义建构。最后一个环节,科学上称为“回头再来看一看“的环节,这其实就是对科学概念的巩
6、固环节,我让学生根据刚才建构的科学概念来检验自己的已有经验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前概念所具有的顽固性,同时也是新概念得到了正迁移。3、建立模型,认识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先让学生说说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方式,可能学生会说食物是掉下去的,我会让学生当场表演睡着吃食物,或倒立吃食物,进行对比实验。这种现场用实验证明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的严谨性。在猜测之后,在用学生自己带来的材料建立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模型。在亲身的体验后,知道蠕动是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探究,自行获取信息,自我意义建构。4、巩固运用,意识到保护消化器官的重
7、要性。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饮食习惯,并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来对其他同学的饮食习惯进行分析和指正。这其实就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评价的好坏可以看出学生本课学习的好坏,因此,我们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八、说教学评价。1、对于学生提出的探究方法应给予肯定,对能提出多种探究方法的学生应给予赞赏。2、板书的版面设计合理,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结构图。3、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