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85522
大小:15.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认识垂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认识垂直铁门中心小学樊红芹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42~4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的知识要点,掌握作垂线的基本技能。 (2)通过实践活动,领悟相交与垂直的内涵,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知、实践作垂线的方法。 (3)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垂直、垂线、距离等概念。教学难点:学会画垂线。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
2、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 同学们,小明要从家到公路边去坐车,你能给他找一条最近的路吗? ●小明的家 让学生自己作图,同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说出所作线段为什么最短的理由,为探究问题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中学习 活动1、请同学们用最简单的线条把我们学校西边的十字路口表示出来。 活动2、用两根小棒摆成不平行的图形。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摆出的图形,说说构成的是什么样的图形。从学生发现的问题中揭示课题:相交与垂直。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建立相交和互相垂直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
3、两条直线不平行就要相交,相交的点叫做交点;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相交的点叫做交点。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活动3、用一张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 学生通过折纸的过程,领悟什么样的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线,并且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检查是否构成直角。 活动4、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检查教室里哪些地方存在互相垂直的两条线。 学生通过在自己的身边找到互相垂直的线,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5、让学生在自己所带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找互相垂直的线,并且找出有多少组。 这是比较难的一个活动,但学生会有非常高的积极性,而且在这
4、一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的发现。 活动6、用角尺和铅垂线检查互相垂直的两条线。让学生感受互相垂直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和发现数学。 (二)讨论中明理: (1)教师进一步指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那么什么是互相垂直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两条直线垂直是互相的,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反过来直线b也是直线a的垂线。不能说直线a是垂线或直线b是垂线。 (2)反馈:判断哪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课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判断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两条直线是否相交成直角。 (3)指导看书: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垂线和垂足? 三、实践操作:作
5、垂线 学生通过对垂线的感知,建立了初步的抽象概念,还要学会作图的操作技能。(先自学课本了解方法,再独立尝试,最后汇报总结) 1、学习画垂线。 谈话:我们认识了垂线,垂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工人师傅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垂线,谁说一说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垂线的? 老师指出:画垂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另一种是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下面我们学习用三角板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直线的垂线。 引导学生自学第43页下面的图示。自学后小组内交流。 (2)一名学生说画法,另一名用三角板演示。 ①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②移动三角板,使三
6、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重合。③沿三角板另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学生在书上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画它的垂线。 (3)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①引导学生自学第43页上面的图示。自学后小组内交流。 小组学生代表在班内流。 ②学生在书上过直线上的点画直线的垂线。 ③投影出示学生画出的直线外一点的已知直线的垂线。 (4)共同归纳画法。 2、理解“距离”概念。 (1)投影出示:A 从直线外A点向这条直线画了几条线段?在所画的线段中哪条最短? (2)请同学们量出第44页中间图形的每条线段的长度,并说出哪条线段最短?这条是什么线? 老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
7、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课前引入时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小明到公路边的最短路线。 《认识垂直》教学反思:铁门中心小学樊红芹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悟学习知识。使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通过教学来看,效果比较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1、教学采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