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ID:36981610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2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_第1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_第2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情况,知道三大战役是敌我双方大决战,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之战,并能列举。(2)知道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并能计算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2、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阅读课文,自己动手制作“三大战役情况简表”。(2)结合课文,简要分析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3)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觉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支持是大决战以及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代表人民的正义要求,取得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2、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难点:三大战役的经过。教学过程1、以旧引新导入新课: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有什么意义?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后,经过一年的内线和外线作战,是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1948年9月初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学生回答: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温故而知新2、出示问题引导自学教师出示问题:(1)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2)简述三大战役的战果及意义。(3)简述渡江战役的经过及意义。(4)分析解放战争

3、胜利的原因?4、师生交流请3-5名学生回答三大战役的内容及其战果、意义。板书相关内容。学生听取同学回答。优化组合,组成最佳答案师生讨论(1)三大战役为什么首先在东北进行?A、(看图)东北远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敌人力量相对薄弱。B、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反对战争,渴望和平。C、抗日战争后期苏联进入东北与日军作战,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提供了有力支持。等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2)辽沈战役的关键是什么?(看图)锦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3)淮海战役有何特点?其胜利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特点:国民党有80万人,主要集结在已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线上。淮海

4、战役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今连云港),西讫商丘,北接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是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胜利原因:看P114页小字部分,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4)平津战役的关键是哪座城市?为什么?这场战役该怎么部署?北平。中国文化古都。为让这座城市免受战乱摧残,和平解放,解放军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等作战略方针,迫使北平守敌接受和平改变。(5)渡江战役的经过。三大战役共歼敌和改编敌人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敌人的主力。解放军进逼长江北岸,“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成为军民共同的呼声。于是:4月21日,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5、;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5月15日,武汉解放;5月27日,上海解放;接着,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向西北、西南和东南沿海进军。(6)指导学生朗读《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朗读《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体会毛泽东同志的气魄。5、小结提升指导学生制作“三大战役简表”“渡江战役简表”学生动手制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教学反思本课在八年级历史课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因为三大战役可以说是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共消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也是难点。

6、所以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情;还要备教法、备学法,让学生能能在学习上突破障碍。我事先充分了解学情: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仍然是他们解决问题的主要思维方式。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片面的零碎的史实还缺乏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学生对于战役的概念还缺乏抽象认识,他们的思维只停留在对战斗激烈的感性认识阶段。对于三大战役的规模宏大和决定性的胜利缺乏理性认识。通过了解学情,有的放矢。备教材教法:本课程资源丰富,原始资料和影视资料丰富,为教师教和学生学都提供了比较好的素材,应该充分利用。因此我在了解学情,吃透教材资源的

7、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媒体资料激发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主导下,自主讨论、归纳总结。让学生对三大战役的认识得到升华,由形象思维上升到了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学生对三大战役的经过和意义的认识迎刃而解,深刻认识到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本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不足之处是师生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