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

ID:36969250

大小:4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3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_第1页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_第2页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_第3页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_第4页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_第5页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下列词语在你读郁达夫《故都的秋》的这篇文章之前,在你印象中,是富于诗意的吗?阅读本文时,特别要注意作者如何把它变成诗意的话语。悲凉、一碗浓茶、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秋草、像花而又不是花的落蕊(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扫帚的丝纹,潜意识下的落寞、深沉、秋蝉衰弱的残声、都市闲人、黄酒/白干,稀饭/馍馍,鲈鱼/大蟹,黄犬/骆驼。钱理群先生在《品一品故都的秋味》中批评过一种分析作品的线性的思维模式:“时代是苦闷的,作家必定时时处处陷入单一的苦闷中,他写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满单一的苦闷感”。在分析郁达夫的这篇文章时,这样的

2、模式曾经风行一时,产生过大同小异的赏析文章。诸如:“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杭州,撒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由于作家身处的时代在作家内心投下深远的忧虑和孤独者冷落之感的阴影。因此作者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和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在我们看来,这种模式的分析也是很离谱的。在一篇艺术性的散文中,“投上一层主观感情色彩”居然成了问题。是不是不带主观感情色彩的散文才是正宗?从这里可以看出,困扰了我们近一个世纪的机械唯物论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至今仍然蒙蔽着我们一些并

3、不缺乏写作能力的论者的眼睛。艺术性散文并不是科学小品,它的生命就是审美的,而审美的特点就是作者主观的感情,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感情。在这一点上如果含混不清,就失去了欣赏的前提。分析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困难在于:文章中的趣味,和中学生的情感经验有很大的距离。对刚刚毕业的中学生的调查表明,虽然有一部分凭直觉就能感到这篇文章“挺好”,但是多数说不清好在何处,许多学生读后的感觉是“很一般”,也有人觉得“不太好”,仅仅是出于对郁达夫大名的景仰而不敢贸然直言。多数学生感到十分茫然,不甚明白,为什么要把这样的文章选到课本中来。问题之所以产生,最根本的原因

4、是缺乏审美修养,分不清审美价值和实用功利价值。许多问题孤立起来,是看不清楚的,只有还原到丰富、复杂的背景中去,才能有所发现,“万绿丛中一点红”,有了绿色作背景,红色哪怕只有一点,也有足够鲜明的视觉冲击力。比较有两种,一是同类比较,二是异类比较。同类比较要容易一些,异类比较,需要的抽象力度要高得多。这是因为,比较不同作品,要在相似点上进行,这就需要撇开各自丰富的属性,仅仅抓住一个共同点,这是需要抽象的魄力的。而同类比较,相似点是现成的,比较就相当容易。《故都的秋》,孤立起来看,特点并不很容易看出来。找一个同类作品来比较,例如,老舍的《济南的秋

5、天》,因为是同类的,都写秋天,就不难抓住分析矛盾的契机了。在《济南的秋天》中,老舍称赞了秋天的“清”,秋天的“静”,以此为主线构成了秋天的“诗意”:“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个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你到济南来吧。”而郁达夫,也显然是表现秋天的诗意的,但是,他在开头这样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

6、悲凉。秋天的“静”,秋天的“清”,双方都有的,但是,郁达夫所欣赏的秋天的“悲凉”,在老舍那里是没有的。老舍的秋天,从全文来看,给人一种活泼、清新、明静、愉快、开朗的感觉。郁达夫不一样,把“悲凉”当作美。这是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中很少有的。如果这种“悲凉”,只是一笔带过,可能还不算是关键词语,但是“悲凉”,恰恰是在全文中以一连串的语词链加以强调的表现,可见郁达夫显然有意把秋的悲凉作为美来系统地欣赏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秋天的悲凉为什么是美的?接着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理解秋天的“悲凉”,也可以成为美的情感。先来看在郁达夫笔下,秋的悲凉是

7、怎么个美法:不逢北国之秋,已经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是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审美是一种情感和感觉,文学的审美,一般化的情感和感觉是很难感染读者的,关键在于要有特点。郁达夫这一段文字,有没有特点呢?表面上看不出来,若用“还原法”,就不难看出来。当时的北平是一座大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一般知识分子,久违了这个大城市,怀念什么呢?是那里的行人熙来攘往的街道吗?是那里的繁华商场吗?是那里的大学校园吗?是那里的名胜古迹吗?如果怀念这些东西,不是很能表现郁达夫知识分子的情趣吗?

8、但是,如果他怀念的就是这些五光十色、热热闹闹的场景,就和老舍差不多了,就没有他的文化修养和与众不同的个性了。郁达夫所怀念的,恰恰是老舍忽略了的东西。“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