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绵之

国医大师王绵之

ID:36963524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30

国医大师王绵之_第1页
国医大师王绵之_第2页
国医大师王绵之_第3页
国医大师王绵之_第4页
国医大师王绵之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医大师王绵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医大师王绵之1个人简介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2月6日出生,2009年7月8日逝世,享年86岁,江苏省南通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部主任、校图书馆馆长、校学术委员会与职称审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副会长。方剂学学会、中药学会主要创立人之一,并任会长。还被聘为198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编写组组长。受卫生部委托,1981年与1983年主办两届全国中医院校方剂教师进修班,并亲自讲授,受到卫生部嘉奖。历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2、,并任全国政协医卫体专门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中医药部门委员、顾问、组长等职。1978年11月经卫生部审评授予教授职称,1981年又加授终身教授。2000年10月因“在干部医疗保健工作中成绩优秀”,由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奖状,并被聘为中央保健委员会委员。1980年以来,多次奉派或应邀赴日本、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匈牙利、保加利亚、法国及我国台湾等地进行讲学、医疗等交流活动。2治学经历我出身于中医世家,为第19代传人,亲眼目睹了中医的疗效和患者的敬佩,早就立志从医。1938年秋家乡被日机轰炸而辍学,于是自学了《汤头歌诀》、《珍珠囊药性赋》、《内经知要》。翌年春,家

3、乡被日寇强占,因不甘受奴化教育,经父亲允许在家学医,继续学习了《医学心悟》、《素灵类纂》、《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兰室秘藏》、《妇人大全良方》、《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名医类案》、《问斋医案》等古医籍。第一年全是读书,第二年开始侍诊,又一年半后进入试诊,再一年后夏季开始独立应诊。为锻炼和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父亲一直是定期考察,由我讲述学习心得,然后予以评析和指导。有时一个问题通过三次评析,也就是要反复三读才能明其义,这对我以后自学大有裨益。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训练,正应了前贤许胤宗所说的“医者意也,唯思虑之精者得之”。这说明中医学的精髓,必须反复研读,并

4、在临床中进一步精思熟虑才能真正得到它。1947年通过考试,取得“中医师考试合格证书”。1949年初南通解放,当地人民政府将中西医护人员组成“南通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我任宣传学习股股长,兼城区分会秘书长。1955年1月我以考试优异成绩考取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一年后结业,留校任方剂教研组组长兼《中医学概论》(初版)三人主编小组成员,继而又参与筹建校门诊部并兼主任。1957年8月由卫生部指名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方剂教研室主任,同时兼指导《内经》、《温病》、《金匮》教学。1960年起,先后参加全国统一教材《方剂学》编写小组,任一、二、五版主编,特别是主持编写了《方剂学教学参考》,

5、受到广大读者的赞扬。“文革”期间,在开门办学和巡回医疗中,遍历河南、河北的工厂、矿山、农村和县、镇医院,受到当地医师与患者的好评。3学术思想中医学是在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医疗实践和对人体进行过解剖(《灵枢经•经水》:“若夫八尺之士……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基础上,利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观和辩证法的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她强调人与大自然是一整体,个人与社会是又一整体,人自身更是一个整体。倡言“治未病”,强调“病为本,工为标”;告诫医者必须既诊病,更要具体地辨证,还创建了多种治法和遣药组方的原则及其具体应用,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科学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至今仍然为保障人民

6、的健康做出贡献,并泽及周边国家。同时,由于我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两次进修学习了西医基础课,以及在临床中经常接治曾经过西医药治疗的患者,或与西医会诊,从中吸收到新的知识和治法,同样受到启发,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又各有所不足,应该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以疗效为准,以有利于患者为目的,同时使之自然渗透、融合。目前至少它能有助于进一步对疾病定性、定位、定名,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独特的疗效。由此我也进一步理解了中药的内涵,首先它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的复合物。因此,我的观点是认真学好、用好中医学,遵守中医学的理论指导进行防治疾

7、病,也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辨证(病)论治,遣药组方”。与此同时,有条件地吸纳西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某些药物,来丰富中医学的内容,更好地治病救人。1.精研医理,圆机活法中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融汇了我国古代多种学术思想的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由于其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理解,所以要“早临床,多临床”,在读书实践再读书、再实践的反复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临床中灵活而准确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且还可以萌发新的思路和方法。我自正式习医后,在家父和严师王蕴宽老先生的严格要求下,先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