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60152
大小:1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4
《《兰亭集序》(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畅言教育《兰亭集序》同步练习甘肃省金塔县中学常宝华◆基础知识达标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癸丑()禊事()流觞()会稽()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B.清流急湍天朗气清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D.放浪形骸情随事迁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3)所以游目骋怀()(4)足以极视听之娱()(5)或取诸怀抱()4.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其致一也C.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
2、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畅言教育5.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B.未尝不临文嗟悼。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7.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句子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此地/有/崇山峻岭C.曾不知/老之将至D.足以/极视听之娱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
3、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凭借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对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课内阅读强化(一)阅读下文,完成9-14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
4、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畅言教育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9.“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中,加点的“因”意思是A.原因B.凭借C.就着D.由于10.“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中,加点的“修”意思是A.修饰B.整治C.高,长D.美好11.对下列句式
5、判断正确的是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1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所得到的欢欣,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本来
6、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13.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14.判断下列各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畅言教育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7、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第二课时◆课外阅读延伸(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8、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