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虫子》教学设计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

ID:36958943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02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_第1页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_第2页
资源描述: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向虫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生字词;2、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过程与方法】对比阅读,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提高比较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2、认识昆虫,认识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是自然生灵的一员,面对大自然,我们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求知。大自然以

2、其无穷的奥秘,不断丰富着人类的思想,冲击着人类的灵魂。一花一草,一鸟一虫,这些自然界的精灵们,以其独有的生存模式,启迪着人类:何为生存之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向虫子》,去理解生命的意义。二、字词积累:蜣(qiāng)螂土坷(kē)拉骨碌碌(gūlūlū)忙碌(lù)悬崖勒(lè)马: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二、作者简介:刘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99年

3、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还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风中的院门》、《库车》等。曾获“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现为《中国西部文学》编辑。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跳读课文,思考:文章当中一共写了几只虫子?明确:三只:一只八条腿的小虫、蜣螂、蚂蚁。(明确文章“写什么”的问题)四、探究学习(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一)第一只虫子:八条腿的小虫(教师精讲)齐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1、这只小虫在做什么?2、对于小虫的行为,“我”的评价是什么?3、“我”得出了什么教训呢?在原文中划出来。活动设

4、计:如果你是这只虫子,又会怎样来评价“我”的这种想法呢?(二)分组讨论、交流1、蜣螂和蚂蚁分别在做什么?2、面对它们的行为,“我”又有哪些表现呢?3、从它们的身上,“我”又得到哪些教训呢?方法:老师组织学生参与完成。通过人物心理的分析,感悟作者对于人性弱点的思考。五、写作特色(一)、幽默风趣的语言1、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做适当总结;例:第7自然段中对蚂蚁姿势的描写、第8自然段中说“孤寡老小在等着这条虫呢”、第10自然段中对两只蚂蚁打架的描写、第12自然段“我会搬它回家吗”的心理活动,特别是第9自然段想象两只蚂蚁见面商量等等,

5、都是大词小用,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赋予了蚂蚁人的思想行为,显得特别风趣。2、朗读第8——12自然段。(二)细致生动的描写例:“蚂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正好把蚂蚁碰了个仰面朝天。蚂蚁一骨碌爬起来,想都没想,又换了种姿势,像那只蜣螂那样头顶着地,用后腿往上举。”播放视频:关于“蜣螂滚粪蛋”、“蚂蚁搬干虫”的视频。通过形象生动的影像资料,激发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比较探究:与马克•吐温的《辛劳的蚂蚁》进行比较

6、阅读。六、课堂小结。作者刘亮程关注一个个小生命,用比拟的手法把小虫子捕食、活动的特点和习性,描摹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更是从细处落笔,由小中见大,写出了小虫子具有人的神情和心理,从小脑袋引申出大哲理,令人深思。从而使我们产生了对小生命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七、作业布置:1.仿写:一个(种)小动物捕食或活动的情景。2.探究:小动物能使你获得某种启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来。3.找出课文中让你喜爱的句子,请写出理由。附:板书设计八条腿的小虫人类的自以为是蜣螂人类智慧的有限蚂蚁人类能力的有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