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ID:36937910

大小:4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8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上饶县二中:王水清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单元第一节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高中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学习的基础上,能过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进一步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

2、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依据此要求,本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原则,运用引导、启发、点拨式教学方法,力图围绕各教学环节,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认识过程,有梯度地精心设置问题,向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究,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能力。教学设计思路在直线与直线的方程中首先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具体几何图形探索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引入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推导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斜率公式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并以此为基础导出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期间通过例题介绍了直线方程的

3、斜截式和截距式;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介绍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最后结合图形研究如何根据直线方程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如何求两条中心的交点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些距离问题。对直线斜率的处理,本章所采用的方法与传统的处理方法不同。在这里我们用直线l上两点的垂直增量与水平增量的比来定义斜率,当水平增量为一个单位时,垂直增量就是这条直线的斜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通过具体图形理解确定直线的几要素,2、使学生理解直线倾斜角、斜率的概念3、掌握通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对简单实例思考、分析、解决,初步形成直线与直线方程的概念;用归纳的思想得

4、出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并深刻认识直线与方程中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并能进行简单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能深刻体会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并会利用条件求直线方程教学重点: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教学难点:直线方程的推导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流程: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实例分析、解决,初步形成概念-----变式训练,得出概念并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应用概念,突破难点——随堂拓展,归纳总结,形成反思教学过程及师生双向活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教师出示两个问题问题1:过定点o的直线有几条?问题2: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为30度的直线

5、有几条?提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何刻画一条位置确定的直线呢?1、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1、2   使学生明确直线确定的要素  引导探究新知1、启发学生明确确定直线的几要素2、明确直线倾斜角的概念3、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及推导例1、计算:(1)(2) 例2、1、明确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的概念2、培养学生类比、猜想、归纳的能力3、熟悉并掌握直线斜率的概念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通过对直线的认识,加深对直线概念的理解,并掌握直线倾斜角及斜率的概念2认识直线的几要素作业布置1、课本练习题1、2,、3、4、5、2、练习册3、预习作业:组合数的两个性质板设计书                  

6、                 §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     直线的确定                        3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注意:例1               2.     斜率公式及推导                               例2                                                练习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弄清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1、简单实例解决2、使形式明确直线确定的几要素3、深层评析。引导学生再次分析直线倾斜角及斜率概念,强调确定直线的几要素,4、理性推导。或我

7、通过层层递进式,分散了教学难点,化解了学生学习的障碍,感觉比较流畅,自己也较满意。但学生在做课堂练习时,加深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变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