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专题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专题

ID:36929335

大小:464.6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5-11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专题_第1页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专题_第2页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专题_第3页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专题_第4页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专题复习讲义(二)南川中学高三历史组原创题(高考演练)1、明清时期,棉花、小麦、大豆等大量进入城镇市场销售。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宋元时代大大提高的前提条件是()A、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B、政府推行“更名田”C、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D、粮食产量大幅增加2、据《肇城志﹒徽州府》记载:明朝中叶以后新安商人兴起,“商贾四出”,活跃于国内及日本,东南亚等地。对此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体现明清之际东南一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说明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D、反

2、映明清统治者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化3、傅衣凌在《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一书中这样评价明清商品经济:“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的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以下各项与文中评述相符的是()①工商业城镇进一步繁荣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比较快③农副产品商品化④海外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D、C、C5、下面的两幅名画,是明朝中后期的苏州与北宋的东京(开封)风俗画。这两幅图相比,明朝苏州城在经济文明方面最突出的发展是()明朝《盛世滋生图》

3、宋朝《清明上河图》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城市人口大量增加C、园林建筑冠绝一时D、丝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C、D4、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开始的,当时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获得一张盖有清廷官印的“中国通行证”后,为采办茶叶、瓷器、丝绸、桂皮等中国的特产获准进入的港口是()A、宁波B、上海C、广州D、天津1、高频考点:古代经济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古代商业和农业及古代经济政策。对古代商业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商品经济的发展方面,时间以隋唐之后,尤其是宋和明清时期为主,包括商品经济发展、货币形态、城市

4、经济、对外贸易等。农业方面的考查主要是在隋唐之前,古代经济政策的考查以宋朝之后居多。2、高考盲点和高考预测:古代手工业考查较少,唐代和明清经济中的手工业经济可能会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另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商品化生产和工商业市镇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与现今新农村建设相联系,是今后高考命的热点。研究高考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史实 (基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经济的阶段特征及表现。1、夏商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3、魏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5、明清时期二、古代经济发展的规律1、经济发展的

5、共同原因。2、经济衰败的共同原因。3、统治者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使农民有一定土地、劳动时间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剥削,但调整的最终目的是稳定统治,增加政府收入,并由于特权阶层的破坏而导致调整措施失去实际效果。4、农业和商业及货币形式的发展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和流通方式,手工业商品化趋势增强,明中后期在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科学技术和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5、中国古代工商业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减少,日益突出生产性和商业性。商品经济的活力逐渐

6、增强,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改善。但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的政策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的环境;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行发展经济的政策;民族间,中外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工具的革新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发展);前代基础;劳动人民的贡献。经济衰败的共同原因:政治;统治阶级腐败及政策失误,破坏社会稳定;经济:土地兼并,苛科,阶级矛盾尖锐激化;军事:战乱不断,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生态:过度采伐,围垦带来的生态恶

7、化;人口过度增长,人地矛盾尖锐。三、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思想,经济政策、经济格局的演变1、基本的经济思想:重农抑商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减免租税,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赋税制度(九大主要税制的演变、特点及结论)3、经济格局的演变(地域分布-农业,手工业的分布,经济中心的分布。经济结构-农工商的发展)(内容:强调以农为本,抑制土地兼并,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商人及商业活动,盐铁等重要部门由政府

8、控制。评价:初期对巩固封建统治和发展社会经济起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经济重心由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逐渐东移,南移。唐朝中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浙逐渐成为全国经济中心,专业化的工商业城市形成并发展。影响-推动了我国东部和东南部的经济发展,但形成了我国经济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的不合理状况。)四、中国古代经济易混易错知识点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2、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只有对土地的世代使用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